21
249.我北凉,三十万铁骑如怒涛!【!】
李锛心知他们的盘算。
此刻卢白燮已再三传令,全军皆听他调遣。
这固然是对他的莫大认可,自然令他欣慰。
然则别无选择,即便认可他的才干,又能如何?
眼下麾下将士,皆是他亲手操练,日渐精进。
就连战术战法亦复如是,细处曾遣赵醇前来......
此刻映入他眼帘的,是严丝合缝的防御阵型。
这些骑兵个个骁勇善战,毫无惧色。
多年的沙场操练,无数个日夜的厉兵秣马,为的就是今日这一战。
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岂能轻言放弃?
今日所得皆非易事,断不能再坐以待毙。
李锛将选择权交予众人,令其深思熟虑,权衡当下对策。
然而当卢白燮听闻敌军已兵临城下时,众人方寸大乱——李锛先前不是信誓旦旦稳操胜券么?为何敌军破门在即,却仍不见其有所动作?
李锛心知众人对自己的疑虑。
此刻绝非儿戏之时,当教他们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
眼下需审时度势,但凡风吹草动,皆可与他共商对策。
事态已至紧要关头,容不得半分拖延。
这般突变着实令人费解。
他从未向众人阐明其中缘由。
局势陡转直下,令人猝不及防。
既然事已至此,不如与他细细推演,厘清来龙去脉。
能化解时便抽丝剥茧,若事不可为再另谋他策——这本是浅显之理。
当赵醇率部突袭,竟长驱直入抵近城门时,他便知此事绝不单纯。
若继续迟疑观望,恐生变故。
倘若形势当真如此,不妨静观其变。
若对方确有真本事,不妨亮出底牌令其知难而退。
他从来不是坐以待毙之人,更非优柔寡断之辈。
若真要被动防守,当初便会直言相告。
往昔他们确实隐患重重,所幸近来压力已渐趋缓和。
敌军已兵临城下,此刻纵有退意也为时已晚。
当务之急须明确应对之策,若另有良方更应即刻商榷,断不可如眼下这般踌躇不定。
战火都烧到门前了还作壁上观,这既非我的作风,也不合我的脾性。
早知如此就该提前与他商议,既可纾解心中郁结,也能避免节外生枝。
对方显然毫无顾忌,今日局势绝非表面这般简单。
必须周全考量,这些事态已关乎存亡。
近日交谈间已洞悉全局,难道他们还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
思及此处,不如直接询问李锛的部署。
李锛既提及作战方案,必然胸有成竹,倒也不必过分焦虑。
能如此从容布局,足见其运筹帷幄之能。
若非把握十足,李锛也不会这般成竹在胸。
但此刻敌军已在城门下列阵,若再不采取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他究竟能否化解危局?
可否给个准信?
我知你用兵如神。
卢白燮终于按捺不住,赵醇的谋略更胜卧薪尝胆之辈。
多年潜伏只为今朝,好不容易率部抵达。
此时放弃恐遭灭顶之灾。
其中利害他应当心知肚明,若继续迟疑恐被敌军反制。
李锛已无法坐视,这个王朝——
倘若就此倾覆,将酿成不可挽回的惨剧,眼下已是千钧一发之际。
难道他真未参透其中关窍?
李锛早已言明,不必再首鼠两端。
事情已经跟他们讲得很清楚了,再这样反复沟通毫无意义。
他若真想解决问题,就该抓紧时间表态。
李锛见他们如此急躁,也无可奈何。
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他们着急又有什么用?
眼下这种情况,最要紧的是把话挑明,而不是优柔寡断。
如果说什么都没用,那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他早已看清局势——就是要让对方为现在的处境彻底后悔,难道对方还不明白?
不必杞人忧天,你们真以为他能奈何得了你们?
敌军的骑兵攻势凌厉,招招致命。
要歼灭我们,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
我们只是步兵,无论机动性还是战斗力都逊色一筹,士兵们感到恐惧也在情理之中。
李锛嘴角扬起一抹讥诮的冷笑。
这种时候,他们本该跪地求我出手相助,而不是在这里废话连篇。
他精通谋略,只需略施小计设下埋伏,就能让敌军全军覆没。
之所以按兵不动,就是要摸清对方的底细。
唯有知己知彼,方能一击制胜。
这个道理他们应该比我更清楚,却始终不明白我的苦心。
实在令人失望,你们到现在还没想通吗?
众人似乎仍未领会其中深意。
250.天下雄文,煌煌北凉镇魂歌!【!】
卢白燮最先察觉异样,立即提议让大家共同商讨此事确有蹊跷。
若有可能,能否请他代为说明,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他认为有必要对此事作出解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