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主任向楚君等在场的领导们介绍道:“这些我们村的工艺品已经走向全区的工艺品市场,产品非常受内地游客的喜欢,产品不愁卖不出去。现在希望政府能帮我们多宣传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手工艺品,让我们的产品走向全国。”
楚君认真地记下了他们的建议,当即表示,乡政府将会联系县政府的文化和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更好地推广这些传统手工艺品,让它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村民们创造更多的价值。”
“你们也不要眼下的销售火爆就固步自封,要不断挖掘和提升手工艺品的独特价值。你们的技艺是祖辈世代传承的手艺,是非遗文化,我们要让这份手艺传承下来,延续下去,留给子孙后代。”
妇联主任很兴奋地告诉领导们:“我们已经联系县里的专业的设计团队,帮助我们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更时尚、更符合当下审美的元素。这样,我们的手工艺品不仅能留住传统技艺,还能引领潮流,让我们的手工艺品走得更远。”
楚君听得入神,激动地点头微笑:“好。那么这项工作我们就分别进行,齐头并进。我会亲自跟进这件事,确保每一步都落到实处。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村的手工艺品会在全国发光发热,成为我们这里的金字招牌。”
楚君在记事本上郑重地记下了此事,随后当着妇联主任的面,将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交代给了齐乡长。
周围的妇女们听到这里,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鼓起掌来。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宛如春日里绽放的繁花,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奏响了激昂的序曲。
策大乡与亚尔乡毗邻而居,两地田地相连,同饮策大河之水,本应携手共进。然而,策大乡的诸位领导,却因不思进取、消极怠惰,终日沉溺于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之中,致使彼此互不信任、相互拆台。如此一来,他们便无暇顾及周边世界的精彩纷呈,那些曾经仅在县里文件、电视台上遥不可及的新鲜事,如今竟鲜活地呈现在眼前,令他们不禁震惊于时事变迁,又羞愧于自身滞后。
而亚尔乡,恰似一片沸腾的热土,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画卷,在策大乡领导的眼前缓缓铺展。那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恰似一记重重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他们的脸上,让他们羞愧难当,内心深处涌起无尽的自愧不如。
回溯往昔,当县委那纸任命楚君的公文送至桌前,耿书记与多来提乡长虽在诸多事务上意见相左,针锋相对,可在看待任命楚君这一事上,却出奇地统一了阵线。
两人望着那纸薄却字重的任命,瞧见楚君那年仅弱冠却手握亚尔乡党委书记兼乡长重权的名字,二人皆是满脸的不屑,言语间满是嘲讽。
“这小伙子,也不过是倚仗着后台的势力,撞上了好运气,才攀上了这高位。” 耿书记摇头晃脑,言语间满是轻蔑。
“无非就是靠着上级领导的偏爱,又在基层代表选举中耍些小聪明、动些小心思,才歪打正着地爬了上来。不过是个心思缜密、投机钻营、钻营逢迎、大搞山头的小人罢了。” 多来提乡长也是嗤之以鼻,话语里满是对楚君的鄙夷。
在他们的嘴里,楚君的成功仿佛只是运气与投机的意外产物,全然不顾他背后的努力与汗水,满心只有不屑与轻视。
然而,当如今看到亚尔乡的勃勃生机与欣欣向荣,他们才如梦初醒。楚君的当选,绝非偶然。上级领导的迅速任命,绝非仅是偏袒,而是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与满心拥护。在楚君的引领下,亚尔乡宛如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正驶向繁荣昌盛的彼岸。这背后,是上级领导对人才的精准识别与大胆任用,是他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气魄。
然而,当策大乡的众位领导迈步来到乌拉台河畔,眼前景象宛如一场视觉盛宴,刹那间涤荡了他们的灵魂,令他们耳目一新,眼前豁然开朗,仿佛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真正震撼人心,令他们久久难以忘怀的,是亚尔乡家家户户门前那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它们宛如一座座绿色的小城堡,稳稳矗立在肥沃的土地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大棚泛着柔和而生机勃勃的绿光,宛如希望的灯塔,照亮了整个乡村。
这些蔬菜大棚,不仅仅是农业的产物,更是亚尔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与不懈奋斗的象征。它们见证了村民们在清晨的露珠中播种,在黄昏的余晖下收获;见证了他们用汗水浇灌每一寸土地,用智慧培育每一片蔬菜。这些大棚,无声地诉说着村民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坚守,诉说着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希望。
在策大乡领导的眼中,这些蔬菜大棚不仅仅是一片片绿色的风景,更是亚尔乡人民精神的写照。它们仿佛在低语:“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无论命运如何摆布,我们始终在这片土地上坚守,用双手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