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宣布实业计划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现实的难题就接踵而至。建厂的第一步——选址,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佳美”食品厂和“安怡”服装厂的选址,林凡早有初步构想。食品厂需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且相对独立,避免噪音和气味扰民;服装厂则更需要劳动力密集、方便女工上下班的地方。他和苏晚晴、苏明、陈远连着跑了好几天,几乎踏遍了江州城郊和周边乡镇,最终看中了两个地方:
一个是位于城北郊外、靠近省道的一个废弃的旧粮库。占地面积大,有几间高大的库房可以改造利用,旁边有一条小河,取水方便,距离城区不远不近,既方便运输,又不会太扰民。非常适合改造成食品厂。
另一个是位于城南老工业区边缘的一家濒临倒闭的街道小针织厂。厂房虽然老旧,但基本框架完好,水电齐全,关键是地处工人生活区附近,招工方便,租金也便宜。很适合做服装厂的起步基地。
林凡对这两个地方非常满意,立刻着手办理租赁手续。粮库属于区粮食局管辖,针织厂则归街道工业办公室管理。
事情起初很顺利。街道工业办公室的王主任对林凡等人的到来非常热情。那家小针织厂连年亏损,早已是街道的包袱,现在有人愿意接手盘活,还能解决部分就业,简直是求之不得。双方很快达成了意向,租金和租期都谈得比较顺利,只等林凡这边资金到位,签正式合同。
问题出在城北的旧粮库。
区粮食局的经办人员起初也很客气,带着林凡看了场地,介绍了情况。粮库闲置多年,局里也希望能租出去创收。林凡仔细考察后,更加满意,当场表达了强烈的租赁意向,并按照要求提交了申请材料和初步的改造方案。
然而,几天后,当林凡带着苏晚晴再次来到粮食局,准备进一步洽谈细节时,却明显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
之前热情的经办人员变得支支吾吾,眼神躲闪,只说“领导还在研究,需要再等等”。林凡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追问之下,对方才含糊地透露:“最近……也有别的单位对那块地感兴趣,局里需要统筹考虑。”
“别的单位?”林凡心中疑窦顿生。那粮库位置相对偏僻,闲置多年,怎么突然就冒出竞争对手了?他不动声色地追问是哪家单位,对方却语焉不详,只说“是系统内的兄弟单位,领导的意思”。
碰了个软钉子,林凡和苏晚晴心情沉重地走出粮食局。
“不对劲。”林凡皱着眉,对苏晚晴说,“早没兴趣晚没兴趣,偏偏我们看上眼了,就冒出个‘兄弟单位’?这事有蹊跷。”
苏晚晴也蹙着秀眉:“会不会是……赵国华?他捣的鬼?”
“十有八九是他!”林凡眼神冷了下来,“他虽然暂时在批发上奈何不了我们,但使绊子阻挠我们建厂,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他绝对干得出来!他在系统内有些关系,粮食局这边,说不定就被他打通了关节!”
“那怎么办?”苏晚晴担忧地问,“食品厂选址是关键,这个地方最合适不过了。如果被他搅黄了,再找这么合适的地方就难了。”
“不能就这么算了!”林凡斩钉截铁地说,“明的不行,就来暗的。苏大哥在粮食局有没有熟人?打听一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使绊子!”
回到办事处,林凡立刻让苏明去打听消息。苏明在江州混得久,三教九流认识不少人。他立刻出去活动,傍晚时分带回了确切消息。
“林子,猜得没错!就是赵国华那王八蛋搞的鬼!”苏明气得脸色铁青,“我托粮食局内部的朋友问了,根本没什么‘兄弟单位’看中那粮库!是赵国华找了他一个在区里当科长的远房表舅,给粮食局副局长递了话,说我们个体户办厂不靠谱,风险大,容易出事,建议把地方租给更‘稳妥’的国营单位!那副局长正好管这事,就卡着我们了!”
“果然是他!”林凡一拳砸在桌子上,怒火中烧,“阴魂不散!正面竞争不过,就在背后捅刀子!”
“妈的!太欺负人了!”陈远也气得不行,“林子,要不我找几个兄弟,去‘拜访’一下那个副局长?或者直接找赵国华‘谈谈’?”
“不行!”林凡立刻否决,“硬碰硬正中他下怀!他巴不得我们闹事,好抓住把柄,到时候更麻烦!这事,得用规矩的办法解决。”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沉吟片刻,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他不是说我们个体户不靠谱吗?那我们就让他看看,什么叫做靠谱!晚晴,你立刻把我们‘新风’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最近半年的完税证明、还有和地区百货公司的供货合同,全部整理出来,复印好。苏大哥,你再去打听一下,粮食局那个副局长,为人怎么样,有什么喜好,家里什么情况。陈大哥,你准备一下,明天跟我去一趟区工商局和区政府办公室,找找李科长之前介绍的那几个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