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地块价值飙升的狂喜尚未完全沉淀,北京洼里乡的僵局仍悬而未决,深圳岗厦村与广州冼村的后续开发资金如同无形的绳索,勒在“新风”日益庞大的资金链上。林凡坐在江州总部顶楼的办公室,窗外是冬日难得的暖阳,但他的眉头却紧锁着,目光落在摊开在桌面的一份份财务报表上。苏晚晴指尖划过冰冷的数字,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
“林凡,浦东的‘金山’是实打实的,但它现在搬不动。深圳、广州的保证金像抽水机,北京那边是填不满的窟窿。‘佳美’和‘安怡’的利润增长再快,也跟不上我们四处‘圈地’的速度。靠土地增值滚雪球,雪球越大,滚起来越吃力,风险……也越高了。”
她的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资本狂欢表象下的隐忧。林凡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何尝不知?洼里乡的刁难,银行的反复,无不昭示着依赖单一土地模式的脆弱性。资本需要流动,需要更轻盈的翅膀。
“晚晴,”林凡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探索新大陆般的锐利光芒,“你说得对。土地是粮仓,但粮仓里的粮食,不能只堆着发霉。我们需要一条更快的河,让资本流动起来。”
他站起身,走到书架旁,抽出一份崭新的、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内部简报——《上海、深圳证券市场动态观察(试刊号)》。这是苏晚晴通过新组建的财务资金部,利用江州本地金融圈的关系网,刚刚弄到的“新鲜货”。
“你看这个。”林凡将简报推到苏晚晴面前,翻到其中一页,上面用加粗字体标注着一条简短却石破天惊的消息:“据悉,上海为探索新股发行新模式,拟于近期首次推出‘股票认购证’,具体细则尚在研讨中。”
“股票认购证?”苏晚晴轻声念出这个陌生的名词,秀眉微蹙,“这是什么?和直接买股票不一样吗?”
“完全不一样!”林凡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仿佛发现了新大陆的探险家,“这是一种全新的发行方式!简单说,它不是直接卖股票,而是先卖一种‘凭证’。买了这个凭证的人,才有资格参与未来新股的抽签认购!中签了,才能按发行价买到新股!”
他拿起笔,在纸上飞快地画着示意图:“晚晴,你想想!现在股市刚起步,新股上市,价格翻几倍、十几倍是常事!这认购证,就是一张参与这场财富盛宴的‘入场券’!而且,这张‘入场券’本身,因为中签的预期,也会在市场上流通、交易!”
苏晚晴是财务专家,瞬间抓住了关键:“你的意思是……这认购证本身,就蕴含了巨大的套利空间?而且,它流动性强,交易灵活,不像土地那样沉淀大量资金?”
“对!”林凡用力点头,眼中精光爆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更具流动性的资本运作渠道!它风险高,波动大,但机会也巨大!更重要的是,它能盘活我们沉淀在土地上的巨额资本!让钱生钱的速度,快过土地增值!”
这个构想让苏晚晴心头一震。她看着林凡眼中燃烧的火焰,那是对新战场、新规则的渴望。但作为财务掌舵人,她的第一反应是风险控制:“林凡,这太陌生了!国内证券市场刚起步,规则不完善,庄家横行,黑市交易猖獗。认购证这种新模式,更是前所未有,风险难以估量!万一……”
“晚晴,”林凡握住她的手,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任何新事物都有风险。当初我们去浦东拿地,风险不大吗?但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回报!认购证的模式,看似复杂,核心逻辑却很简单——制度性套利!利用发行机制和市场预期的时间差、价格差获利!这需要精准的判断,也需要……超凡的胆识!”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不能只守着土地这一条路!资本市场这片蓝海,‘新风’必须进去!就从这认购证开始!我要亲自去上海,摸清这潭水的深浅!”
数日后,上海。外滩的风带着黄浦江特有的湿润气息。林凡没有惊动任何人,只带了陈远和一位新招入财务资金部、对金融市场略有研究的年轻助手小周。他们此行的目的明确:参加一个由上海金融学会主办、规格颇高的“新兴证券市场发展研讨会”。
会场设在和平饭店的宴会厅。水晶吊灯下,西装革履的金融人士、学者、政府官员汇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和一种对未来既期待又忐忑的复杂情绪。林凡低调地坐在后排,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会场。
研讨会进行到一半,一位气质儒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学者走上讲台。主持人介绍:“下面,有请着名海归经济学家,吴明远教授,为我们分享国际成熟证券市场经验及对我国新兴市场的启示!”
吴明远!林凡精神一振。这正是苏晚晴通过关系打听到的、对国内证券市场有深刻见解的专家。
吴教授风度翩翩,侃侃而谈。他从纽约华尔街讲到伦敦金融城,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证券市场的功能、风险与监管。当话题转到国内时,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学者的严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