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冬日常有淅淅沥沥的小雨,吴梦琪坐在战略客户部的工位上,指尖反复摩挲着国企采购部发来的内部反馈表。表格里用红色批注标注着关键意见:“员工年龄结构以 45 岁以上为主,偏好传统口味食品”“需考虑糖尿病、高血压等特殊人群需求”“希望增加具有年代感的老重庆特色产品”。窗外的雨丝敲打着玻璃,她却丝毫未觉,满脑子都是如何让方案更贴合这群 “老重庆” 员工的需求。
“吴经理,这是您要的重庆传统糕点商户名单。” 助理林晓抱着一摞资料走进来,打断了她的思绪。吴梦琪接过资料,指尖在 “老重庆冠生园”“山城糕点厂” 等熟悉的商户名称上划过,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给她买的猪油米花糖 —— 那层裹着芝麻的糖衣,咬下去满是童年的香甜,或许这样的老味道,能让国企的中老员工找到共鸣。
她立刻拨通联盟商户周叔的电话,刚提及 “增加传统糕点” 的想法,周叔就兴奋地说:“梦琪丫头,我跟山城糕点厂的刘老板是老相识!他们家的猪油米花糖、桃酥都是老手艺做的,用的是传统猪油熬糖,没加乱七八糟的添加剂,老重庆人都爱吃!” 挂了电话,吴梦琪又联系陈师傅、赵师傅等商户,组织线上会议,敲定调整方向:将礼盒中原有的网红零食比例从 40% 降至 20%,新增传统糕点、老重庆糖果等品类,占比提升至 35%。
第二天一早,吴梦琪带着林晓直奔山城糕点厂。厂房藏在九龙坡区的老巷子里,门口挂着 “重庆老字号” 的铜牌,刘老板正戴着老花镜检查刚出炉的桃酥。“吴经理,你来啦!” 刘老板放下手里的镊子,引着她们走进生产车间 —— 案台上,工人正手工揉制面团,猪油的香气混着面粉的麦香扑面而来;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包装好的猪油米花糖,透明塑料袋上印着复古的 “山城” 字样,瞬间唤起年代记忆。
“刘老板,我们需要的糕点,不仅要味道正宗,包装也要有老重庆特色。” 吴梦琪拿起一块桃酥,酥松的口感在嘴里化开,满是儿时的味道。“您看能不能把包装换成油纸袋,印上老重庆的黄桷树、吊脚楼图案,再贴个‘国营老厂同款’的标签?这样既能勾起老员工的回忆,又符合国企的红色文化主题。”
刘老板一拍大腿:“这个主意好!我这就联系印刷厂,保证三天内出样品!而且我们的糕点能做到无添加防腐剂,保质期 20 天,足够国企分发给员工了。” 他还提议,“可以在糕点里加些核桃、芝麻,既符合中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又不会太甜腻。”
解决了传统糕点的问题,糖尿病员工的饮食需求又成了新的难题。吴梦琪想起之前在磁器口调研时,遇到过一家做无糖老坛泡菜的商户 —— 李婆婆的泡菜作坊,用的是传统盐水发酵工艺,不添加蔗糖,只靠蔬菜本身的糖分提鲜,很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她立刻驱车前往磁器口,刚走到李婆婆的作坊门口,就看到几位老人正围着摊位挑选泡菜。
“李婆婆,我想跟您合作,定制一批无糖泡菜。” 吴梦琪说明来意后,李婆婆笑着从坛子里捞出一根泡萝卜:“丫头,你尝尝!我这泡菜用的是老盐水,泡的时候只加花椒、辣椒,没放一粒糖,糖尿病患者也能吃。之前有医院的食堂都在我这儿采购呢!”
吴梦琪咬了一口泡萝卜,酸脆爽口,没有丝毫甜腻感。“李婆婆,我们需要的泡菜,不仅要无糖,还要低盐。” 她解释道,“国企有不少高血压员工,低盐饮食对他们更友好。” 李婆婆当即答应:“没问题!我调整盐水的配比,把盐度降低 20%,保证味道不变,还更健康。”
除了无糖泡菜,吴梦琪还联系张大叔,定制无糖柠檬膏。张大叔用木糖醇代替冰糖,反复试验了五次,终于熬出酸甜适中的无糖版本。“梦琪丫头,你放心!这款柠檬膏我测过了,含糖量低于 0.5%,符合无糖食品标准,而且加了蜂蜜调和,口感一点不输普通款。” 张大叔在电话里兴奋地说,还特意寄了样品过来,让吴梦琪测试口感。
方案调整的同时,吴梦琪还注意到反馈表里提到的 “年代感” 需求。她想起杨老送的那本销售心得笔记本里,夹着一张 1980 年的重庆糖果厂包装纸 —— 印着 “双喜” 字样的红色糖纸,边角已经泛黄,却满是时代印记。她立刻联系印刷厂,仿照这张糖纸的样式,为老重庆糖果定制包装:红色的糖纸上印着 “国营重庆糖果厂” 的复古字样,还加了一行小字 “传承老味道,致敬奋斗者”,既贴合国企的红色主题,又充满年代感。
为了确保调整后的方案万无一失,吴梦琪还邀请三位退休的重庆老人做 “试吃官”—— 其中两位是有糖尿病的老教师,一位是曾在国企工作过的老工程师。试吃会上,老人们围坐在会议桌前,逐一品尝调整后的礼盒产品:咬一口猪油米花糖,老工程师感慨道:“这味道跟我年轻时在厂门口小卖部买的一模一样!” 有糖尿病的张阿姨尝了无糖柠檬膏,笑着说:“这个好!酸甜适中,我血糖高也能吃,再也不用看着别人吃零食眼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