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车驶离了弥漫着石油与工业气味的休斯顿,转向东南,沿着墨西哥湾沿岸的公路,驶向那座沉浸在独特韵律中的城市——新奥尔良。
越是接近,空气变得越发湿润、粘稠,带着密西西比河淤泥的肥沃气息和某种热带植物的馥郁芬芳。
进入法国区,仿佛一步踏入了另一个世界。
狭窄的街道,精致的锻铁阳台,色彩斑驳的西班牙殖民风格建筑,以及无处不在的、如同这座城市脉搏般的爵士乐音。
手推车上的小贩叫卖着贝奈特饼,空气中混合着咖啡、炸菊苣和秋葵汤的浓郁香味。
何雨柱将车停在一个公共停车场,徒步融入这派慵懒又热烈的景象中。
他此行的目标明确: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以及,位于城市商业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分行金库。
白天,他像一个纯粹的游客。
他在杰克逊广场聆听街头爵士乐队的即兴演奏,那哀婉又奔放的小号声与沉稳的贝斯节奏,交织出一种奇异的感染力;
他在 Preservation Hall 那简陋而神圣的小厅里,挤在木制长凳上,聆听最地道的传统爵士,汗水与音乐一同在空气中蒸腾;
他也在皇家街的古董店里流连,目光扫过那些来自东方的瓷器与木雕,它们混杂在欧式家具与非洲面具之间,带着一种错位的落寞。
并且用相机一一记录。
自然,他也“游览”了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
与洛杉矶的现代开阔不同,这座博物馆更显古典精致。
他在其亚洲艺术展厅里,看到了那些标注着来源的中国文物:
一组雕刻精美的汉代画像砖,几尊神态慈悲的北魏鎏金佛像,一系列品相极佳的唐三彩俑,以及大量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和色彩浓烈的珐琅器。
它们被精心陈列,沐浴在柔和的灯光下,却依然无法掩盖其远离文化母体的孤寂。
他默默地用目光抚过每一件器物,将它们的位置与特征刻印在脑海。
夜幕降临,法国区的狂欢才刚刚开始。
波本街上人流如织,霓虹闪烁,爵士乐从每一家敞开着大门的酒吧里倾泻而出,混杂着游客的欢笑与酒杯的碰撞声。
何雨柱站在街角,感受着这几乎要将人淹没的声浪与活力。
然而,在这极致的喧嚣之下,他的内心却如同一片风暴眼,平静而清醒。
晚上十一点,他回到了位于法国区边缘、预订的一家颇具风情的古老旅馆房间。
窗外,远处的音乐声依旧隐约可闻。
他换上一身深色衣物,没有开灯,只是站在窗前,望着外面被古老煤气灯映照的、泛着昏黄光晕的街道。
隐身能力启动,他如同融入墙壁的阴影,从窗口悄然翻出,落在下方无人的小巷里。
雨水开始淅淅沥沥地落下,很快打湿了地面,给这座不夜城蒙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滤镜。
雨水和持续的爵士乐声,成了他行动的最佳掩护。
他首先向着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的方向移动。
博物馆在夜雨中显得更加静谧庄严。
他没有试图进入,而是在距离博物馆主体建筑约三十米远的一个种满高大橡树的小公园里停下了脚步。
这里树冠浓密,光线昏暗,且因雨而空无一人。
背靠着一棵粗壮的橡树,湿冷的树皮透过衣物传来寒意。
扫描感知全力展开,穿透雨幕,穿透博物馆坚固的石墙。
白天的记忆与感知反馈精确重合,那些佛像、瓷器、画像砖……
它们的位置清晰地映现在脑海中。
心念锁定,如同最精密的导航。
收取!
博物馆内,亚洲艺术展厅与地下库房中,所有属于中国的文物。
包括那组珍贵的汉代画像砖、北魏鎏金佛像、唐三彩俑以及大量明清瓷器,在刹那间消失了。
展柜内变得空荡,库房架子上出现了刺眼的空缺。
警报系统依旧沉默,守护着已然不存在的“珍宝”。
意识在空间中扫过,新收取的文物安然出现在“华夏文明”区域内,与来自洛杉矶的同伴们汇合。
那份因流落而产生的疏离感,似乎也随之淡去了几分。
任务完成一半。
何雨柱没有丝毫停留,立刻转身,在隐身状态下,快速穿过湿漉漉的街道,向着城市另一端的联邦储备银行分行方向移动。
雨下得更大了,街上的行人纷纷躲避。
这为他提供了绝佳的遮蔽。
他来到银行侧面一条堆放着建筑材料的黑暗小巷,这里距离银行地下金库的直线距离同样在百米之内。
感知再次穿透。
地下金库的结构比阿尔伯克基的更为复杂一些,但原理相同。
厚重的金属门后,是码放整齐的黄金,估算约一百五十吨。
雨水敲打着巷子里的铁皮棚顶,发出密集的噼啪声,掩盖了所有细微的动静。
金库内,所有的黄金瞬间消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