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三楼的一间办公室内,一个中年男子正神情沉稳地汇报这几天的生产数据,这个人就是李元华请来的得力助手,忠诚度绝对没问题。
“厂长!这几天我们越来越顺手了,昨天单日产量已经超过了1000辆,照这个速度,一个月后产量就能达到1500辆!”
“1500辆我觉得还是少了点,我心里想的是2000辆!”
“你要记住,我们的目标不能仅限于四九城,四九城才多少人,我们要面对的是整个组织的大市场!”
“别说1500辆,就是翻一倍,四九城周边的城市也都能消化掉!”李元华沉思着说。
财务科长点头答应:“厂长!我会按照您的要求,努力达成目标的!”
李元华转头看向另一个年轻人,这是他请来的机械专家,专门负责自行车、摩托车等产品的制造,如今也是轧钢厂技术科的科长。
“王栋!摩托车图纸研究得怎么样了?”
“厂长!已经研究透彻了,随时可以投入生产!只是现在我们厂还在全力生产自行车……”
“那就等!咱们的自行车只能赚点小钱,以前那些造过自行车的厂子,很快就能摸清自行车的结构。”
“然后依样画葫芦,自己造出来,做生意嘛,走一步看一步。”
“等什么时候咱们的自行车在市场上出现仿品了,我们就着手生产摩托车。”
“摩托车有好几个款式,到时候你和技术科必须研究透。”
“还有,我会让厂里腾出一个车间,让你们先做出几个样品,当作高档车来卖!”李元华眼神发亮,信心满满。
“是!厂长!”
“厂长!这是这几日的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净利润高达60万!是留在账户上还是……”财务科科长继续说道。
“咱们轧钢厂周围有没有要出售的厂子或者土地?”李元华又问。
一位大妈站了出来,这些人都是李元华找来的,平时负责宣传,没事的时候就在附近打听消息。
“厂长!附近有个五金加工厂要出售,不过面积不大,只有咱们厂子的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也就五千多平米,有点小!”李元华琢磨着。
现在轧钢厂的自行车、电路板厂、传呼机生产都已经步入正轨了。
李元华打算正式进军家电市场,毕竟现在的家电市场是个大肥肉,他不想错过。
“厂长!在五金厂旁边还有一块地,面积是五金厂的好几倍!”
以前上面打算在旁边盖个厂子的,后来不知道为啥就搁置了。
您要是觉得厂子小,可以买下来,然后和五金厂合并。
李元华接着说:“那就按你说的办,那块地大概有多大你知道吗?”
“具体不太清楚,街道办的曹主任那边应该有记录,如果您想要的话,咱们可以过去问问他。”
“我待会儿带财务的人过去一趟吧!五金厂我要买,那块地我也要买!”李元华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股霸气。
轧钢厂周围的位置在四九城的三环附近,别的不说,光是买地以后就能赚不少钱。
聊了几句后,李元华带着财务科的人,两人骑着自行车往街道办去了。
其实现在按流程,他完全可以自己去工商局或者土地局处理。
但他和曹主任是多年的老朋友,跟那些人不熟,与其便宜外人,不如便宜自己人。
人情这东西很难还,说不定以后还能用得上曹主任呢。
再说之前曹主任帮过他不少忙,李元华也不会做那种过河拆桥的事。
“曹姨!又见面了!”李元华笑着走进曹主任的办公室。
曹主任看到李元华身后的人,也笑了笑:“元华,看样子今天又有什么大动作!”
“说吧,让曹姨办啥事?你上次搞电路板厂的事,可没少让曹姨帮忙,还解决了不少人就业。”
“有什么事?曹姨我一定帮你!”曹主任拍着胸脯,一脸坚定。
“曹姨,客气了!您还记得轧钢厂旁边的那个五金厂吗?”
曹主任眼睛一亮:“你是想买下它?”
李元华点了点头:“对,是打算买下来!还有旁边的那块地!您看总共大概要多少钱?”
“元华,那块地可不小!原本打算在那建个汽车厂的,后来不知怎么就搁置了。”
“那块地最近刚在各街道办登记过,我记得大概有两万平米。
五金厂加上工人设备总共五万块,如果你要把周围的地都拿下,那就得七万块了。”
“元华,要不咱们还是租吧?这样能便宜不少呢!”
“不了,曹姨,我这几天赚了些钱,先把地买了,省得被人抢去。”
李元华说完,朝身后的财务人员使了个眼色。
“曹主任,咱们具体该怎么操作?我们这还有现金呢!”
曹主任瞪大眼睛看着李元华,愣了好一会儿才开口:
“元华,我看出来了,开放以后你可是个人物了,现在正是风光的时候,你可真是发达了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