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的话语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在高台上下激起层层无声的涟漪。
“混沌之息……”
玉仙子面纱之上的眼眸,刹那间掠过一丝极深极快的震动,仿佛万年冰湖裂开了一道微不可察的缝隙。那托着紫檀木盘的纤纤玉指,指节因瞬间的用力而微微泛白。她周身那股空灵出尘的气质,似乎也因这四字而泛起了一丝微澜。
台下众人则大多面露茫然与疑惑。“混沌之息”?这是什么?玉石品类中从未听闻有此名目。这少年莫非是信口开河?可看玉仙子的反应,却又不像。
司仪墨文亦是眉头紧锁,目光在林枫与玉仙子之间来回扫视,显然也不知这“混沌之息”为何物,更无法评判此答案的对错。这第三关的胜负,已然超出了他所能裁决的范畴。
高台之上,陷入了短暂的、近乎凝滞的寂静。唯有楼外隐约传来的市井喧嚣,反衬得楼内此刻的气氛愈发诡异。
良久,玉仙子眼中的波澜缓缓平复,恢复了那深不见底的平静。她并未直接评判林枫答案的对错,而是将手中的紫檀木盘轻轻放在一旁的玉案上,仿佛那盛放着“墨魂石”的木盘有千钧之重。
“公子之见,匪夷所思。”她的声音依旧清冷,却比之前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似是探究,又似是慨叹,“此石存于楼中多年,无人能识其本来。今日得闻‘混沌’二字,倒也让如烟……心生感触。”
如烟,这是她首次自称其名。
她微微侧身,面向台下众人,朗声道:“今夜三关已毕,林公子慧眼独具,连过三关,更于第三关道出惊世之论。按规矩,这‘灵犀宝玉’,当归林公子所有。”
说罢,早有侍女端上一个锦盒,盒中盛放着一块鸽卵大小、形似水滴、通体莹白、内部似有灵光流转的宝玉,正是那能温养神识的灵犀宝玉。
墨文上前,接过锦盒,郑重地递到林枫面前:“林公子,恭喜。”
林枫压下心中的诸多疑问,拱手接过:“多谢墨先生,多谢玉仙子。”触手之处,灵犀宝玉传来一股温和清凉的气息,直透眉心识海,让他因过度使用灵瞳而带来的些许疲惫都缓解了不少,果然名不虚传。
然而,玉仙子的话并未结束。她目光再次转向林枫,秋水般的眸子里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意味:“灵犀宝玉乃楼中所赠。至于单独品鉴之机……林公子若是不弃,可否移步‘听雪轩’,如烟愿以一曲相酬,亦有些许疑问,想向公子请教。”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叹和羡慕之声。玉仙子竟主动相邀,还要亲自抚琴?这可是从未有过的殊荣!无数道目光聚焦在林枫身上,充满了嫉妒、好奇和审视。今夜之后,这个名叫林枫的青衫少年,注定要在王都的某个圈子里声名鹊起了。
林枫心知,这“请教”绝非字面意思那么简单。那“混沌之息”显然触及了某种核心秘密。是福是祸,尚难预料。但事已至此,他若退缩,反而显得心虚。况且,他也迫切想弄清楚,那墨魂石与自己的混沌灵瞳究竟有何关联。
“仙子相邀,敢不从命。”林枫神色平静,拱手应下。
玉仙子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身翩然离去,白衣胜雪,消失在帷幕之后。自有侍女上前,对林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林公子,请随我来。”
林枫在众人复杂的目光注视下,跟着侍女离开了喧嚣的高台区域,沿着一条更为幽静的回廊,向着万花楼的深处走去。
回廊曲折,两旁植满翠竹,夜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隔绝了前楼的丝竹管弦。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冷香,沁人心脾。侍女沉默引路,脚步轻盈。
林枫一边走,一边默默运转《基础炼神诀》,让方才因接连动用灵瞳而有些躁动的神识逐渐平复。同时,他也在快速思考着。玉仙子如烟,绝不仅仅是万花楼的花魁那么简单。她深厚的鉴玉修为,对“混沌之息”的反应,都表明她背后定然牵扯着极大的秘密。这场看似香艳的单独相会,实则可能步步惊心。
不多时,侍女在一处题着“听雪轩”匾额的独立小院前停下。“公子,仙子已在院内等候。”侍女躬身一礼,便悄然退去。
林枫推开虚掩的院门,步入其中。小院清幽雅致,面积不大,却布置得别有洞天。几株老梅疏影横斜,虽未到花期,却自有一股孤傲之气。院中有一小亭,亭内设着琴台香案。亭边一池碧水,映照着天边冷月。
玉仙子如烟,此刻正背对着他,立于亭中,望着池中月影。白衣沐月,清冷如仙,仿佛随时都会乘风归去。
“林公子请坐。”如烟并未回头,声音飘渺传来。
林枫走入亭中,在琴台对面的石凳上坐下。石凳冰凉,亭中萦绕着一种比外面更浓郁的冷香,闻之令人神智清明。
“仙子……”林枫刚欲开口。
如烟却轻轻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公子稍安。答案或许就在曲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