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嬛玉洞深处,一片相对独立的区域。这里的书架以沉香木制成,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上面存放的多是逍遥派本门的武学精要,以及一些更为古老甚至残缺的典籍,气息古朴沉凝。
南宫宸并未急于去翻阅那些最高深的秘籍,反而在区域中央一张宽大的石桌前坐了下来。石桌上摆放着一些空白的纸卷和笔墨,显然是李青萝或王语嫣平日在此研读时所用。
李秋水、黄蓉等人知道南宫宸要开始闭关研读,便自觉地在远处书架间浏览,不去打扰。只有王语嫣,因南宫宸方才那句“若有疑难需请教”的话,有些局促又有些期待地留在了石桌旁,垂手侍立,像一位等待老师提问的学子。
南宫宸并未立刻发问,他目光扫过周围那些蕴含着无数武学至理的典籍,又看向身旁这位将大半洞藏熟记于心的少女,忽然开口,问了一个完全出乎王语嫣意料的问题:
“王姑娘,你熟读天下武功,可知这世间万物,为何会下落?”
“啊?”王语嫣愣住了,清澈的眸子里满是茫然。万物为何下落?这……这算是武学问题吗?她熟读的各派秘籍,无不是阐述如何运气、如何出招、如何克敌制胜,何曾探讨过如此……根本的问题?
她努力在脑海中搜索,却找不到任何相关的武学描述,只得迟疑地、凭借本能回答:“物……物体沉重,自然……自然就下落了?”
“那为何沉重便会下落?”南宫宸追问,语气平和,仿佛在探讨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现象。
“这……”王语嫣语塞,秀眉微蹙,这问题看似简单,却直指本质,让她那装满武学招式的头脑一时转不过弯来。
南宫宸微微一笑,也不指望她现在能回答。他随手从桌上拿起一张空白的纸卷,又取过一支细笔,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示——一个圆圈代表大地,旁边一个小点代表物体,画了一条箭头指向圆圈中心。
“我们可以假设,这天地之间存在一种无形的‘力’,我们暂称之为‘引力’。”南宫宸用笔尖点着那个小点,“是这种引力,将万物拉向大地中心。并非物体本身‘想’下落,而是它被这种力所牵引。”
王语嫣睁大了眼睛,这个概念对她而言完全是闻所未闻,但图示简单明了,逻辑清晰,让她瞬间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司空见惯的下落现象,背后竟有这样的道理?
“再看武功。”南宫宸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回王语嫣熟悉的领域,“你可知一招‘力劈华山’,为何要自上而下发力?仅仅是因为势大力沉吗?”
王语嫣立刻回答:“秘籍有云,自上而下,可借身形下沉之势,增其威力。”
“说得不错。”南宫宸赞许地点点头,然后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人形,做出下劈的动作,并在其重心处标出一个点,“但若以‘引力’论之,人体自身亦有重量,受引力牵引。当我们自上而下发力时,不仅仅是‘借’下沉之势,更是将我们自身的重量,通过招式结构,有效地‘传递’到了攻击点上。这其中的力道,包含了肌肉爆发之力,也包含了引力作用于我们自身产生的‘势能’转化之力。”
他一边说,一边用简单的线条和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传递路径。
王语嫣听得入了神。她熟知的武学理论,都是描述性的,“借势”、“发力”、“贯透”,却从未有人如此清晰地剖析过这“势”从何来,“力”如何传递。南宫宸的讲解,如同在她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她看到了武学背后那更为根本、更为宏大的物理图景。
“再比如轻功。”南宫宸继续道,又在纸上画了一个人跳跃的示意图,“提气纵跃,看似违背了‘引力’。实则是以内力瞬间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对抗引力,将身体‘推’向空中。而在空中变换方向,则涉及到力的相互作用,以及身体姿态调整对空气阻力、对自身角动量的影响……”
他引入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空气阻力”、“角动量”等现代物理学概念,虽然只是最粗浅的描述,并用王语嫣能理解的比喻(如小船撑篙、飞鸟振翅)来解释,但已然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
王语嫣只觉得脑海中轰然作响,以往那些死记硬背的轻功要诀——“气沉丹田,足尖轻点”、“拧腰转胯,身随念动”——此刻仿佛被注入了灵魂,有了清晰的力学原理支撑。她以往只是知其然,此刻却开始窥见其所以然!
“内功修行亦然。”南宫宸放下笔,目光深邃地看着她,“所谓内力,可视为一种储存在人体内的特殊‘能量’。经脉,便是输送这种能量的‘管道’或‘电路’。不同的内力运行路线(功法),便是不同的‘能量循环模式’。而打通经脉关卡,就像是疏通管道,或者提升电路的电压、电流容量,使得能量运行更顺畅、更强大。”
他将生物学、能量学的概念,以武学的语言娓娓道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