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谢家的餐桌
谢爷爷坐在餐桌前,望着眼前那碗桂花糖芋艿——甜糯的芋头浸在琥珀色的糖水里,缀着金黄的桂花,香气与记忆中的分毫不差。
“这是……” 他的手指微微发抖,“阿娘最拿手的早点。”
小九端着一笼蟹粉汤包走来,轻声道:“爷爷,我按您日记里写的复刻的。”
谢爷爷舀了一勺糖水,舌尖触到那甜味的瞬间,眼眶突然红了——
五十三年前,苏州老宅。
幼小的谢卿即将赴英留学,母亲连夜做了十笼汤包,娇小的身子在厨房里忙碌,丫鬟们想帮忙却被赶出去:“我儿的吃食,必须亲手做!”
小九的惊人发现
1. 狐族秘术的启示
三日前整理谢爷爷旧物时,小九的尾巴无意间缠上一枚翡翠发簪(谢奶奶遗物)
发动“血脉溯踪术”时,竟感应到另一股微弱但相似的波动——来自苏州方向
连夜推演得出:
谢母沈如兰仍健在,现年84岁
1937年因战乱与儿子失散,现居苏州某村庄里
四十多年来一直托人寻找“留洋失踪的卿儿”
2. 试探性的提问
小九观察着谢爷爷颤抖的手,轻声问:
“如果曾奶奶还活着……爷爷想见吗?”
谢爷爷的勺子“当啷”掉进碗里。
老人的手指死死攥住桌布,青筋暴起。四十年的军政生涯锻造出的钢铁意志,在这一刻被一句轻飘飘的话击得粉碎。
“小九……” 他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你可知我娘是什么人?”
不等回答,他自顾自地说下去:
“她是苏州沈家大小姐,出嫁前连厨房都没进过。可我爹胃不好,她便天天亲自熬粥,手上烫满泡也不让佣人碰。”
一滴泪砸在桂花糖水里。
“37年我和你奶奶准备回来投入革命,最后一封收到你曾奶奶的信,她说‘卿儿放心,娘给你收着最喜欢的碧螺春,等你回来喝’……”
他突然抓住小九的肩膀:
“带她回来!现在!立刻!”
谢爷爷坐在书房的藤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只褪色的荷包——那是他年幼时,母亲亲手绣的,里面还藏着一缕他的胎发。
小九站在他面前,狐狸尾巴轻轻扫过地面,声音比平时更轻缓:
“爷爷,不要急。我和姐姐会一起去接曾奶奶。”
他蹲下身,平视着老人的眼睛:
“曾奶奶现在住在一个小山村里,条件可能不太好。你和妈妈这几天把房间收拾出来,让爸爸去开证明。”
谢爷爷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手指攥紧了荷包。
“相认……总要有信物。”小九继续说,“您找找,有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曾奶奶一眼就认出——是她的卿儿派来的人?”
谢爷爷沉默了很久,终于起身,走向那个尘封多年的樟木箱。
他颤抖着从箱底取出一把黄铜钥匙,钥匙上缠着一截褪色的红绳。
“这是苏州老宅书房的钥匙。”他的声音沙哑,“我十三岁赴英前,娘把它系在我脖子上,说‘卿儿,书房里给你留了嫁妆’……后来战乱,我再也没能回去。”
钥匙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像是被无数个日夜的思念摩挲过。
小九小心地接过钥匙,点点头:“这个足够了。”
“曾奶奶喜欢吃什么?”小九翻开笔记本准备记录。
谢爷爷的眼神恍惚了一瞬,仿佛穿过时光看到了那个站在厨房里的纤细身影——
“她嗜甜,但血糖高,总偷偷吃。”他嘴角不自觉扬起,“最爱苏州的松子糖,玫瑰馅的酥饼,还有……”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
“每年我生辰,她都会亲手做一碗‘三虾面’——虾仁、虾脑、虾籽浇头,面要用鸡蛋银丝细面,汤底是鳝骨和河虾熬的……她说‘我卿儿读书辛苦,得补补’。”
小九迅速记下,抬头时发现谢爷爷的眼眶通红。
“房间怎么布置?”小九问。
谢爷爷深吸一口气,思绪清晰起来:
“床要朝南,她畏寒。”
“窗帘用月白色,她嫌大红俗气。”
“梳妆台上摆一面铜镜——她嫁妆里的那面,我后来从废墟里挖出来了。”
“还有……”他顿了顿,“床头柜上放一本《唐诗三百首》,她每晚要念一首才睡。”
小九一一记下,轻声道:“好,我会让妈妈按您说的准备。爸爸已经去开证明了。” 小九合上笔记本,“我和姐姐明天一早就出发,坐火车到苏州,再转驴车进村。”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是谢爷爷年轻时的军装照。
“这个我也带上。若曾奶奶起疑,我就给她看。”
谢爷爷盯着照片里意气风发的青年,恍惚间想起离家那日,母亲站在门口,手里攥着帕子,明明眼里噙着泪,却硬是笑着挥手:
“卿儿,早些回来。”
他猛地闭上眼。
夜深了,小九轻手轻脚地退出书房,却在门口撞见南嘉。
她手里捧着一只小瓷瓶:“空间商城刚解锁的‘缓心丹’,给曾奶奶准备的。”
小九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
“姐姐,我刚才用狐火又算了一次……曾奶奶这些年,一直在给一个‘不存在的地址’寄信。”
月光下,两张年轻的面孔相对无言。
远处传来谢爷爷压抑的咳嗽声,像一声跨越四十年的叹息。
翌日黎明
天还没亮,小九和南嘉就背着行囊出了门。
谢爷爷站在窗前,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
桌上,那把黄铜钥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碗已经凉透的三虾面**——那是小九昨夜偷偷按他描述复刻的。
老人颤抖着拿起筷子,夹起一根面条。
“娘……”他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轻声说,“面……煮得太烂了。”
喜欢七零穿越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七零穿越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