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闻言,脸上却露出更加无奈的苦笑,他掂了掂手中那并不算大的油纸包,语气带着遗憾:
“主公,非是竺吝啬。
此物即便在三将军军中,亦属稀罕之物,等闲难以得见。
糜家商队历经周转,也只得此一小包馈赠于我,以备不时之需。
听闻制作此物,耗肉极巨,十斤鲜肉也未必能得一斤肉干,且工序繁杂,非有秘法不得其味。
其最地道的吃法,确如主公所言,乃是切碎熬粥,最能激发其香,滋补身体。”
他的话语中,不经意间又流露出了对那位“陆小先生”所授秘法的惊叹。
刘备听罢,眼中闪过极大的遗憾与痛惜,那光芒瞬间点亮又迅速黯淡下去。
他重重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力与不甘:
“可惜!可恨哪!此刻潜行匿迹,连一缕炊烟都不敢升起,唯恐引来曹军斥候,或是……其他不必要的关注。”
他粗糙的手指摩挲着那硬实的肉干,仿佛能透过它感受到那想象中滚烫肉粥的温度;
“否则,若能以此物熬得几大锅浓稠肉粥,让香气弥漫营盘;
哪怕每名将士碗中只能捞到些许肉末,尝到一点油腥,也足以暖其肠胃,振其精神!
让他们知道,我刘备心中,始终记挂着他们的饥寒困苦。
这……这本是收拢人心最直接的法子……”
他的语气愈发低沉,充满了英雄受困于时势的悲凉与惋惜,那不仅仅是对一顿饭的遗憾;
更是对无法及时抚慰军心、凝聚力量的深深自责。
这时,一直沉默皱眉的孙乾,将手中咬了一半的肉干缓缓放下;
目光如炬,直视刘备,声音低沉却像匕首般切中要害:
“主公,昨夜……是否又有军士,趁着夜色,遁入山林了?”
他见刘备神色骤然一黯,嘴唇紧抿,便知所料不差,心中那最坏的猜想得到了证实。
他不再犹豫,继续剖析,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敲在当下处境最脆弱的那根神经上:
“袁本初此番让我等南下,名义上是为他在曹操后方开辟第二战场,南北呼应,牵制曹贼。
然而,观其行径,实则用心叵测,令人心寒!”
他伸出两根手指,条分缕析,目光锐利如鹰隼:
“其一,他拨付的皆是世代居住在北地的士卒,家眷妻小皆在河北为质;
人心思归,岂能安于南方?此乃驱羊入火坑,未战先乱其心!
“其二,军中大小将校,多为其河北旧部,名为辅佐,实为监军,处处掣肘,阳奉阴违。
主公之令,出不了中军大帐几步便要打上折扣!
此非助我,实乃遗我以‘坚冰之火’——握之烫手,弃之却立刻面临冻毙之危!”
他深吸一口气,提出了一个对比鲜明、更显袁绍刻薄寡恩的策略,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懑与向往:
“若他袁本初真有半分诚意开辟南阳-汝南战线,真心助主公成就一番事业,何以行此拙劣之计?
最上之策,当是为主公向朝廷申请正式名分,并以他河北之主的身份;
亲笔手书予汝南、南阳等地亲袁之豪强大族,令其倾力为我等提供钱粮军资,大开方便之门!
“待我等顺利抵达后,凭借主公汉室宗亲、左将军、豫州牧之崇高声望;
就地招募壮勇,收纳对曹操不满的地方豪杰与黄巾余部;
从头打造一支完全听命于主公的雄兵!
如此,方能如大树扎根,根基稳固,指哪打哪,无往不利!”
他最后重重一击,点明核心困境:“如今这般……驱北军而南征,犹如缘木求鱼,沙上筑塔,非但不能增强实力;
反而日夜消耗主公本就不多的心力,恐……难有作为!”
糜竺一直静静听着,脸上露出早已洞悉世情的无奈与苦笑,他轻轻摇头,接口道,声音平和却带着看透人心的力量:
“公佑,以你之智,难道还看不透么?
那袁本初,外表宽宏,内里却志大而量狭,才高而性疑,忌惮能臣,尤忌似主公这般有声望、有韧性之英雄。
他此番作为,名为助我,实为防我、制我!
甚至……可称之为‘驱虎吞狼,坐观成败’!”
他顿了顿,将袁绍那看似慷慨实则阴险的布局层层剥开:
“直接拨付这些难以驯服、心怀异志的北地兵马,本身就是一道无形却坚固的枷锁。
我等若能在南阳、汝南侥幸打开局面,挫动曹军锋芒,那么在他河北的功劳簿上;
首功便是他袁本初‘派遣’的这支‘精锐之师’,主公浴血奋战,不过是为其锦上添花;
“倘若我等不幸事败,折戟沉沙,他亦可对天下人宣称已‘倾力相助’,是主公‘有负厚望’;
他袁本初已然仁至义尽,无人能指摘其非。”
他最后直视刘备,一字一句地道出那残酷的真相:
“其根本盘算,便是唯恐主公借此良机,脱离他的掌控,自成气候,成为另一个他无法驾驭的对手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