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众人远离了杏子林那片是非之地,张无忌一行人策马疾驰,很快便寻到了一处隐蔽的峡谷。
峡谷幽深,入口处被茂密的藤蔓遮掩,若非仔细探查,极难发现。
谷内清幽寂静,仅有鸟鸣虫嘶与潺潺流水声,正是一处绝佳的闭关之所。
“左宗,带人守住谷口,严禁任何外人打扰。”
张无忌吩咐道,语气严肃。
“是,主公!”
袁左宗抱拳领命,立刻指挥十名北凉近卫分散开来,占据峡谷各处要害,布下严密的警戒线,肃杀之气弥漫,与谷外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张无忌则在峡谷最深处寻得一块光滑如镜的巨型青石,盘膝坐下。
他深吸一口气,将得到《引气诀》后的激动心情缓缓压下,灵台逐渐恢复清明如镜。
他静下心来,开始全神贯注地参悟脑海中的《引气诀》。
这《引气诀》不愧为修仙入门功法,内容包罗万象,远非世俗武功能比。
其中不仅详细阐述了如何感应并引导天地灵气入体,还明确指出了天地灵气的属性之分。
根据功法描述,天地间充盈着金、木、水、火、土、风、雷、冰等种种属性的灵气,它们无形无质,却色彩纷呈,唯有身具相应“灵根”者,方能感知并吸纳对应属性的灵气化为己用。
除此之外,《引气诀》还对人体修炼之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明确指出人体内存在三大丹田:
上丹田,位于印堂与玉枕穴连线的脑内中点,又称泥丸宫、紫府、昆仑。
此为“性根”,是藏神之府,修炼至高深境界可练神还虚,亦是精神力量外放之源,能开启内视、外视之能,提升智慧。
中丹田,位于心窝之处,两乳头连线中点膻中穴往内三寸的胸腔内,又称绛宫、黄庭。此为“气府”,是藏气之所。
张无忌平日修炼九阳神功,那磅礴浩瀚的九阳内力,便是汇聚储存在此处。
而下丹田,位于脐内,前对神阙后对命门,两穴连线的中点腹腔内,又称正丹田、炁海、元海、生门。
此为“精府”,藏精之所,命之根本。
而这《引气诀》明确告知,修炼此法所吸纳炼化的“灵力”,其储存之所,正是这下丹田!
“原来如此!
武道修真,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能量储存的位置也各不相同!”
张无忌看到这里,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最担心的便是改修修仙功法后,自己苦修而来的天人合一境的武道修为会因此废掉。
毕竟,武道修炼至天人合一,已能驾驭部分天地规则,实现横渡虚空,这等能力,在他模糊的认知中,恐怕唯有修仙体系中的筑基期甚至金丹期修士才能勉强做到。
若因转修而失去,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如今得知两者并行不悖,可谓意外之喜。
不知是否因为在无量山签到获得了“九品土灵根”的缘故,这《引气诀》内容虽玄奥精深,但张无忌理解起来竟觉得异常顺畅,并无多少滞涩之感。
仅仅花费了小半个时辰,他便已将功法的精要、行功路线、注意事项了然于胸。
“事不宜迟,这便尝试一番!”
张无忌心中一定,不再犹豫。他依照法诀所示,手掐特定印决,放空心神,精神意念如同触手般缓缓向外延伸,尝试去捕捉、感应周围天地间游离的灵气。
初时,周围一片混沌,唯有峡谷中的自然气息。
但很快,在他高度集中的灵觉感知下,世界仿佛变了一副模样!
无数细微的、闪烁着淡黄色光点的能量粒子,如同夜空中顽皮的精灵,开始在他的感知中浮现、跳跃。
它们充斥在空气中,渗透在泥土里,甚至在山石草木间流淌——这正是《引气诀》中描述的土属性天地灵气!
“感应到了!”
张无忌心头一喜,连忙稳住心神。他默运法诀,下丹田处仿佛产生了一股无形的吸力,那些活跃的淡黄色光点受到牵引,开始缓缓透过他的周身毛孔,汇入经脉之中。
灵气入体的瞬间,一股厚重、温润却又带着些许沉滞感的能量流在经脉中生成。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这股远比内力更精纯、更接近本源的能量,沿着《引气诀》记载的特定路线缓缓运转。
这是一个全新的周天循环,与九阳神功的运行路径大相径庭,许多经脉窍穴甚至是武道修炼从未触及过的领域。
初次运转,经脉传来些许胀痛与生涩感,但以张无忌历经《九阳神功》和《金刚不坏体神功》淬炼的强悍体质,在集上气血丹的改造,他现今的肉身早已今非昔比,这点不适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
他耐心引导,一个周天,两个周天……
灵气流在运转中不断被提纯、炼化,最终化作一丝比发丝还要纤细、却凝实无比的淡黄色气流,缓缓沉入并储存于脐下三寸的下丹田之中。
当这一缕微不可察,却又真实不虚的灵力在下丹田安稳扎根时,张无忌猛地睁开了双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