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 他的指尖划过书页,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争执声。
黄举人手里拿着本账册,急匆匆地走来:
“二老爷,您托我买的新书到了,共十二箱,都是江南新刻的。”
贾政接过账册,翻到最后一页,见上面写着 “共计纹银五十八两”,眉头微微一皱:
“古代读书是件奢侈品!”
贾政忽然想起昨日在工坊审问的汉子,五十两银子就能逼得一个父亲铤而走险。
而这随手买几本书,就花了这么多。
贾政站在务本堂的回廊下,目光扫过练武场里扎马步的少年们。
那个十三四岁的后生已经能稳稳当当站满一个时辰,额角的汗珠砸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去年在京营见过的小兵,也不过是这般筋骨。
他转头看向账房室,七个八岁的孩子围着长桌,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二老爷瞧着如何?”
黄举人不知何时站到身后,手里捧着新订的《算学启蒙》,
“这几个孩子里,有两个是家生子,还有三个是远房旁支的,最伶俐的那个……”
他压低声音:
“是周瑞家的侄孙,天生对数字敏感,昨儿竟能算出库房的损耗量,分毫不差。”
贾政的指尖在廊柱上轻轻敲击,想起去年查田庄账册时,那些糊涂账差点让他错过甄家的贪墨。
若是那时有个可靠的账房,何至于熬夜核对三天三夜。
“西边的药庐去看过了?”
“看过了,”
黄举人引着他往西侧走,
“周先生正教认草药,最小的那个才六岁,是邢夫人的远房侄孙,拿着紫苏叶问是不是能治风寒,倒有几分灵性。”
药庐里飘出淡淡的药香,几个孩子正蹲在地上,把晒干的药材分门别类放进陶罐。
那个六岁的小不点踮着脚,努力把甘草塞进最高的罐子,肉乎乎的小手抓不住,药材撒了一地。
旁边十二岁的女孩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耐心地教他辨认根茎 ——
那是李嬷嬷的孙女,父亲去年在边关战死了。
贾政忽然想起王熙凤房里的丫鬟上个月风寒加重,找遍了京城的名医都没起色,最后还是个走方郎中用几味草药治好的。
这些孩子学的,看似是寻常本事,真到了急难时,或许比那些死读圣贤书的子弟更顶用。
“账房要学查账,郎中要学辨毒,木匠要学修器械,练武的要学护院。”
贾政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告诉先生们,多教些实用的,不必拘泥于书本。”
黄举人眼睛一亮:
“您是说……”
“教账房的,要让他们认得假账的破绽;教郎中的,要让他们分得清良药和毒药;教木匠的,要让他们懂些机关消息;教武的,要让他们知道何时该忍,何时该出手。”
”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走通科举,既然不走科举,就要实用一些,能够作为他们立身之本。”
贾政的指尖在廊柱上叩出轻响,
“这些孩子,两年内必有能用得上的。”
“二老爷深谋远虑。” 黄举人拱手道,“属下这就去吩咐。”
“黄兄过奖了!”
贾政拱手感谢,族学基本按照两人商量的思路进展,而且还不错。
整体氛围较之前好了很多。
喜欢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