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志知道的并不多,或者说现在他们知道的都不多,“蒙古人确实进来了,现在除了东边的城门没有被攻破,其他三座城门都落入了敌手。”
应元正语气中带着急切,“他们怎么做到的?”这是在场所有人都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
了望塔的士兵没有任何预警,城门也没有受到攻击,蒙古人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来的?应志沉默片刻,他有一个猜测,但没有说出口。
和应元正他们不同,武安王是代表皇帝来的,他一听这个描述便知道还有一个原因。
“城中密道是不是已经被蒙古人知道了?”
靖北王立刻摇头,“不可能!知道这密道的除了我们爷孙三人,剩下的只有四人。其中一位是我之前的幕僚,可他五年前就因风寒去世了。剩下的三人,分别是廖总兵、张行张将军,还有勇武亲王。”
听到这里,武安王心中已经有了怀疑对象,他一拍椅子怒道:“那就是廖总兵!把他带回来!”说完,他才意识到廖总兵是自己推荐的。
“王爷,不可能是廖总兵,他在这里几十年,不可能突然就出卖我们。”
武安王知道皇帝打算让靖北王一家回京,但这并不包括带走所有将领。因此,廖总兵依旧会留在这里负责相关事务,那确实没有背叛的理由。
于是,剩余可疑的人选就只剩下了……
“张行!让人将张行押进来!”武安王急切地命令道。
靖北王难以置信地看着对方,他知道武安王性格急躁,不善思考,但在还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居然决定直接抓捕辅国大将军?这已经不是一般的鲁莽了。
更麻烦的是这样鲁莽的人,现在拥有他们这里的最高权力。
靖北王连忙劝阻,指出即便张行真的有嫌疑,在未定罪之前也不能随意逮捕,尤其是他还统领着从京城调来的兵马。
“就是因为他手下有兵,我才怕啊!得赶紧卸了他的兵权!”武安王苦口婆心地解释。
靖北王深吸一口气,“我的意思是,即使他有嫌疑,也应该先请他过来好好谈谈。”
武安王并不打算听取任何辩解,他认为这些人一定会为自己开脱。
见状不妙,靖北王说出赵世贤的名字,试图制衡武安王的冲动决定。
这下更是引起了对方的反感,他本就讨厌赵世贤,靖北王这招无疑是在质疑他的能力和判断。
“不用找了!我下的命令,他还能不听?!”武安王大声说。
赵世贤正好赶到,在门外就听到了这句话。
他推门而入,“武安王好大的口气,连皇上做决定都要内阁众成员商议,你竟然要独断专行?”
其他官员看着这一幕,神情也异常严肃。
武安王却丝毫没在意,“我皇兄需要你们,是因为国事繁多,但现在事情就一件!张行泄漏了北固城的密道信息!导致蒙古人杀了进来!”
赵世贤气的手指颤抖,这个草包居然当着他们的面,把莫须有的罪名说的如此确凿!
几位来自京城都督府的将领立即站出来为张行辩护,双方就在是不是要逮捕张行的事上吵了起来。
而此刻的张行正和靖北王世子应和商量怎么联系城外的卫所军。除了因为婚礼原因,调进来的一千卫所军外,外面还有4600人。
“果然是密道出问题了吧?”张行开口。只是一旦承认这个,就意味着他们之中有叛徒存在。
应和犹豫片刻后点了点头,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目前的局面。
“那我们得赶快派人去把密道堵上。”张行建议。就算不能通过密道出城求援,也至少不能让城内的蒙古士兵再增加了。
应和说自己已经派了几名亲兵秘密前往查看,但现在外面的情况复杂多变。
百姓们在混乱中像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后面发现出不了城,在街上待着更危险,再加上各处官员的劝解,才让他们有了回家的迹象。但这依旧影响了各处士兵的行动。
“我派出去的人到现在还没回来,恐怕凶多吉少。”应和叹了口气,明知有问题,但他不愿再让士兵冒险了。
“那我带人去吧,世子就守在这里,各位皇子的安全就拜托了。”张行站起来。
“张将军……”应和还想说些什么。
张行让他不必多说,时间紧迫,不能再等待敌人的下一步棋。
带着60名手下出了府邸,张行发现外面依然有不少百姓。此时已是子时,他路过一家药铺,看到药铺仍然开着门,不少受伤的百姓在里面或门口坐着。
看到张行和他的士兵出现,百姓们纷纷吓得往屋子里躲。有一位腿脚受伤的男人走的慢了点,这才缓缓看清了张行的脸。
“是……张将军吗?”
张行停下脚步。
对方的眼神充满惶恐和后怕,他看向张行,仿佛看到了希望。
“我在您胜利回城的时候见过您,张将军,请问一下,我们……”对方说到这里,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