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治帝看完军报后,沉默了好一会儿。
他看向跪在殿前的燕柳,“你确定?”
燕柳低头,“臣已反复核实多次,应泰确实和后金有频繁的接触。刘崇率领的军队早就回到了辽阳,但臣派出的人潜入城中,始终未见刘将军踪迹,恐怕……”
“而且辽阳城防备森严,我等在潜入应泰住所时被其察觉,应泰随即下令全城搜捕,我方人员有部分已被擒获。陛下,应泰必定已经知晓我们在暗中调查。”
皇帝揉着眉心,“……为什么?”
燕柳低着头,“请陛下恕罪,我们并未找到他这么做的缘由。”
皇帝摆摆手,“你们能探得此等消息,已是不易。朕立刻下一道密旨,你安排人将这情报以机密方式传给辽东各地守军,务必提防应泰的动向。”
“是。”燕柳恭敬应命。
皇帝随即转头吩咐李环,将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以及首辅和次辅一并召来御书房。
不一会儿,几位重臣齐聚一堂。
皇帝将那份军报递给他们,淡淡开口,“你们先看看,商议一下该如何应对。”
兵部尚书王元勋看完脸色骤变,这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他抢先开口,“陛下,辽阳乃边关重镇,万万不可落入后金之手!”
皇帝也知道,“他现在还没有明着反叛,尚有挽回的余地,但我们也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
赵世贤再次提出先前的建议,“陛下,不如诏令应泰进京述职,若其拒而不来,便可断定其有异心。”
陈远立即反驳,“此举万万不可。若应泰本无反意,这一纸诏书反倒会逼他起兵造反。”
赵世贤冷哼一声,“他现在这样还称得上‘无反意’?”
陈远看着他,“只要他现在还没完全投靠后金,就还有谈判的余地。我们先安抚他,无论是权势还是钱财,皆可暂时允诺,再徐图对策。”
“那他要是开口想要自治权呢?这也要答应?”赵世贤盯着他,“陈大人,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你真能得一息安寝?”
“那依赵大人的意思,是立刻发兵讨伐?”陈远冷冷回应。
两人不出意外地吵了起来,皇帝也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听着。
片刻后,陈远转向皇帝,“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查清应泰为何和后金频繁接触。唯有了解其动机,方可做出决断。在此之前,我们可派人与其周旋,拖延时间。”
赵世贤却摇头,“陛下,北固城的例子就在眼前,我们不能再出现因为背叛而失去重镇的事。臣认为,应当立即换人。”
“赵大人,怎么就不明白呢?”陈远语气略显激动,“贸然撤换只会激化矛盾,甚至加速其倒向敌国!”
“陈大人倒是为什么要为应泰说话?若一味拖延,他们里应外合拿下辽阳,怎么办?若给了他权,给了他钱,他反而招兵买马,回头攻打我们,又该怪谁?”
“这些变数,我们完全可以在后续情报中灵活应对。”陈远看向皇帝,“陛下,不如派使臣前往谈判,同时暗中调兵备战,双管齐下。”
皇帝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赵世贤却说:“使臣往返至少需两个多月,其间变数何其多也!”
陈远打断他,“我们并非干等着事态发展,周边各城亦可随时整军待命。”
“陛下,这也是我担心的。”赵世贤叹了口气,“军队调动必然有迹可循,一边遣使谈和,一边调动大军,他只会认为我们的谈判是拖延时间。
刚才陈大人不说了吗?到那时,就算他原本无意反叛,也会被逼上绝路。要臣说,不如一开始就按叛军处理,只要他肯回来说清楚,这场战争完全可以避免。”
皇帝深吸一口气,此话也不无道理。
陈远与赵世贤依旧僵持不下,谁也不肯退让。
兵部尚书王元勋突然问道:“陛下应该已经给应泰送过信了吧?那他是如何回复陛下的?”
皇帝淡淡答道:“他说一切安好。”
四人互相对视一眼,赵世贤立刻提高嗓音,“陛下,这明显是搪塞之词!此人不可信!”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抬手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让朕……再思量一二。”
赵世贤仍不罢休,还在劝说皇帝时不我待,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皇帝却挥手,让他们都退下。
而在遥远海面上漂泊已久的顾千川,终于踏上了菲律宾马尼拉的土地。
这是最后一站了,下一站他就回家了。
“真没想到啊,你居然拿下了这里。”刚下船,顾千川便见到了前来迎接的王海龙。
“这得归功于世子,是他出的主意。”王海龙笑着说。
顾千川想起来了,“你还别说,我女儿特地让我带些可可豆回去,说是世子要做什么试验。”
“又是他的新点子?”王海龙也有了些兴趣。
“我对这位世子可真的越来越好奇了。”顾千川一边说着,一边迫不及待地问,“快跟我说说,你是怎么拿下马尼拉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