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小渔船在晨光微熹的海面上颠簸前行,老旧舷外机发出疲惫的嘶吼,仿佛随时都会熄火。沈瑶紧握着简陋的方向盘,目光紧盯着罗盘和那张从渔民屋里顺来的、皱巴巴的简易海图,努力调整着航向,朝着记忆中那个模糊的经纬度坐标驶去。林深则站在船头,迎着冰冷的海风,用望远镜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海域。天际线上,那抹代表“海平线”号的黑色剪影早已消失,但无形的压迫感却如同越来越浓的雾气,笼罩在心头。
日食就在今天。根据广播里零碎的信息,是一次罕见的日全食,全食带恰好覆盖这片海域,时间在下午两点左右。留给他们的时间,只剩下不到半天。
海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原本还算平静的海面,渐渐起了风浪,乌云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天色阴沉下来,仿佛提前进入了黄昏。这给航行带来了困难,却也提供了更好的隐蔽。
“方向应该没错,”沈瑶的声音带着疲惫和紧张,她指着海图上一个用铅笔圈出的区域,“这一带岛礁很多,大部分都没人居住,有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坐标点大概就在这片礁盘的中心区域。”
林深放下望远镜,眉头紧锁。前方海面上开始出现零星露出水面的黑色礁石,像怪兽的獠牙。海浪拍打在礁石上,溅起白色的泡沫。这片海域果然凶险。
“小心暗礁。”他提醒道,同时更加仔细地观察。他需要寻找的不是普通的岛屿,而是一个可能带有古老人工痕迹、适合进行某种仪式的地点。
渔船小心翼翼地穿梭在礁石之间。随着深入,一座较大的岛屿轮廓渐渐在雨幕中显现。它不像其他礁石那样低矮尖锐,而是呈现出一种相对平缓的、如同龟背般的隆起,岛上似乎有稀疏的植被。
“就是那里!”沈瑶指着岛屿一侧,“看那个凹陷进去的地方,像不像一个天然的圆形港湾?”
林深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岛屿的东南侧有一个被两道岬角环抱的、近乎完美的半圆形小海湾,湾内水面相对平静。这种地形,在古老的海图传说中,有时会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
“靠过去,找个隐蔽的地方上岸。”林深做出决定。
渔船绕到岛屿背风的一面,找到一个被茂密灌木遮掩的小小砾石滩。两人将船拖上岸,藏好,然后带上所有装备,包括“辰钥”令牌、“归墟之钥”碎片、密码本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开始向岛上攀登。
岛屿不大,但植被比远看要茂密得多,藤蔓缠绕,几乎没有路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腐殖质气味和某种海鸟的腥臊。他们艰难地穿行,朝着可能存在的海湾方向前进。
一路上,林深格外留意地面和岩石。果然,在一些裸露的岩石表面,他发现了一些模糊的、似乎是人工凿刻的痕迹,图案与密码本中的某些符号有相似之处,但更加古老磨损。这印证了他们的判断,这座岛绝非普通的荒岛。
接近岛屿最高处时,他们找到了一块相对平坦的岩石平台。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海湾。而就在平台中央,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心悸的东西,一个用白色贝壳和黑色礁石精心拼嵌出的、直径约两米的巨大猿猴图案!猿猴呈攀跃姿态,仰头望天,栩栩如生。
“申猴!”沈瑶低呼一声,“图案是新的,贝壳还没有被风雨严重侵蚀。”
陈队果然已经来过了,他在这里布置了“申猴”案的现场。但祭品呢?仪式装置呢?
两人心中警兆大作,立刻伏低身体,借助岩石和灌木的掩护,仔细观察海湾和周围的情况。海湾内空无一人,只有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但就在猿猴图案正对着的海湾对面悬崖壁上,他们发现了一个黑黢黢的洞口!洞口形状规则,不像是天然形成,而且位置极其隐蔽。
“那里!”林深指向洞口。
他们小心翼翼地沿着悬崖边缘,迂回靠近那个洞口。洞口约一人高,里面漆黑一片,深不见底。洞口周围的石壁上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还有一些模糊的、与平台上猿猴图案风格一致的古老岩画,描绘着星辰、波浪和某种类似仪式的场景。
“是这里了。”沈瑶的声音有些颤抖,“‘归墟’的入口?还是仪式的祭坛?”
林深没有回答,他深吸一口气,率先打着手电,弯腰钻进了洞口。沈瑶紧随其后。
洞内通道起初狭窄潮湿,但很快变得开阔起来。走了约几十米,眼前豁然开朗——他们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岩洞!岩洞顶部有裂缝,透下几缕微弱的天光,照亮了内部的景象。
岩洞中央,是一个平静的、散发着幽幽蓝光的地下湖!湖水不知有多深,光线似乎来自湖底。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在湖边,矗立着一座完全由青铜打造的、复杂精密无比的古代仪器。
仪器的主体是一个巨大的、由多重环轨和刻度盘组成的浑天仪,但与心宿台地下那台不同的是,这台仪器的核心,是一个凹陷的、形状与林深手中“辰钥”令牌完全吻合的卡槽。仪器周围,还分布着几个较小的、形状各异的基座,其中一个基座的凹槽,正好与那块“归墟之钥”碎片的轮廓匹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