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的手指在检测仪上停了几秒,屏幕上的波形还在跳动。他没有关掉设备,而是将数据线接入青铜鼎虚影投出的接口。光幕展开,上千条战斗记录、功法解析、器械图纸开始自动分类。
云昭站在他身后半步的位置,没说话。她看到陈玄的眼皮微微颤了一下,那是他集中精神时的习惯动作。桌面上摊着三本刚打印出来的手册,封面上写着“灵气物理学基础”“炼体生物化学入门”“符咒数学推演”。
“光有工具不行。”陈玄开口,“每个人都要懂原理。”
他调出第一份模型。灵气流动的路径被画成管道,压力差决定流速,阻力来自经脉弯曲程度。一个金丹期修士引气入体的过程,变成了流体力学方程的解算过程。
“以前靠感觉,现在能算出来。”他说,“哪条路线最省力,哪个节点最容易堵塞,全都可以提前规划。”
云昭翻了一页手册,里面的图示清晰,公式简单,连她这个从未学过现代知识的人都能看懂大概。
第二天清晨,太一阁东侧讲堂亮起了灯。十几名年轻弟子坐在蒲团上,手里拿着纸笔。墙上挂着一块黑板,上面用炭条写着今天的课题:“如何用最小灵力封印裂地妖”。
陈玄站在前方,身后是投影装置。他点了下符阵盘,沙盘升起,模拟出一只正在破土的妖物。
“传统做法是布五行镇压阵,耗灵石五块,三人合力,成功率七成。”他说,“今天我们用科学方法来解。”
他写下第一个公式:**封印效率 = 灵力输出 ÷(妖体体积 × 活动频率)**
有人皱眉。“这也能算?”
陈玄不理,继续推导。几分钟后,得出结论:只需两人,在妖物破土前十七息时发动攻击,从东南角切入,可节省六成灵力。
一名弟子举手。“我能试试吗?”
陈玄点头。那人走上前,按照计算结果操作。投影中的妖物挣扎几下,被一道符光压回地下。
全场安静了一瞬。
“我练了两年才学会镇妖阵。”一人低声说,“他十分钟就做到了。”
第三天,讲堂人数翻倍。不仅有年轻弟子,还有几位年长修士悄悄坐在后排。他们带来自己的修行笔记,对照手册里的公式找对应关系。
一位金身期老者站起来,声音沉稳:“我修三十年,打通八脉。你说一条公式就能让人少走弯路?我不信。”
陈玄没争辩。“请您演示一次引气入体。”
老者闭眼,运转功法。投影仪立刻显示出他体内灵气的运行轨迹——混乱、断续,多处拥堵。
陈玄调出另一个画面:一条平滑的曲线,标注着最优路径。
“按这个走,能通吗?”
老者尝试。灵气顺着新路径流动,原本卡住的支脉竟缓缓松开。他猛地睁眼,额头出汗。
“这……怎么可能?”
“不是不可能。”陈玄说,“是你以前不知道该怎么走。”
当天下午,第一批“科学积分”发放。三名弟子因提出更优解法获得奖励,每人两块中品灵石。
晚上,陈玄在侧室整理数据。学员提交的解题方案不断涌入系统,有的用了微分思路,有的结合地形建模,甚至有人尝试用概率预测妖物行动周期。
他嘴角动了一下。
云昭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本写满批注的手册。“我看了三天课。”她说,“你们用数字算出了我们靠经验几十年才能明白的东西。”
她顿了顿。“这不是冷冰冰的计算。是捷径。”
陈玄摇头。“不是捷径。是把模糊的‘道’,变成每个人都能走的‘路’。”
他打开最新一份报告。机关城送来的战甲能耗数据已录入系统,配合新算法优化后,飞行时间提升百分之二十三。
药王谷传来消息,两名医师用生物化学原理调整药方,治愈率提高近三成。
“体系开始运转了。”他说。
第四天,讲堂举行首次双盲模拟战。两组修士分别准备战斗策略,一组凭经验感悟,一组用科学模型推演。
战斗开始。经验组率先出手,气势强盛。但科学组早就算出对方真气循环周期,在第七次呼吸时发动突袭,精准打断施法节奏。
胜负揭晓:科学组胜率78%。
一名围观的老修士喃喃:“原来打斗也能算?”
“不只是打斗。”陈玄站在台上,“炼丹、布阵、飞行、疗伤,所有事都能算。”
他举起手中的手册。“这些不是我的发明。是规律本身。”
第五天,讲堂外排起了队。有人带着破损的符纸来问怎么修复,有人拿着旧阵图请求分析结构弱点。陈玄安排三名弟子轮流答疑,自己则开始编写第二阶段教材。
“接下来要教统计学。”他对云昭说,“战场预测、资源分配、风险评估,全都离不开它。”
云昭看着窗外。一群少年正围在沙盘前讨论阵法布局,有人拿着测距仪测量角度,有人用木棍在地上画几何图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