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一旦打开,前方的迷雾便似乎被吹散了些许。林宸提出的“心理时钟”概念,像一盏探灯,照亮了王薇不在场证明中那看似坚不可摧的人证壁垒上的细微纹理。虽然直接证明她实施了心理暗示难度极大,但这个分析本身,极大地坚定了专案组的信心——王薇绝非她表现出来的那般无辜。她越是处心积虑地编织这张包括物理和心理双重陷阱的大网,就越说明她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现在,需要的是将理论上的推断,还原成一条清晰可见、证据链支撑的真实行动轨迹。
会议室再次变成了作战中心,但氛围已然不同。之前的挫败感和焦躁被一种更具条理性的专注所取代。白板上,那条代表王薇“宣称”的行动轨迹的蓝色线条被部分擦除,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颜色的箭头、问号和待验证的节点。
“基于我们目前的发现,”林宸站在白板前,成为了临时的指挥官,他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我们可以尝试重构王薇在案发日下午的实际行动轨迹。”
他的笔尖点在“本市高速入口”:“起点,下午三点二十分,王薇驾车驶入高速,前往江州方向。这一点,高速入口记录是真实的,毋庸置疑。”
笔尖沿着高速路线移动,停在“七号停车区”:“接下来,是关键的第一步。我们推断,她并非直接前往江州,而是在大约四十分钟后,也就是下午四点左右,抵达了这个七号停车区,并将车停在了监控死角。”
张猛插话道:“实地勘察确认了,那里确实有新鲜车辙印,而且辅路能走车。技术队正在做轮胎花纹的精细比对,看是否能和王薇的车辆匹配上。”
“很好。”林宸点点头,笔尖滑向那条废弃的辅路:“第二步,她通过这条废弃辅路,绕行县级道路,返回本市方向。根据路况估算,这段路程需要三十到四十分钟。也就是说,她大约在下午四点四十分左右,可以抵达本市近郊。”
笔尖在本市区域画了一个圈:“第三步,她从近郊前往锦华苑。不堵车的情况下,需要十五到二十分钟。那么,她抵达锦华苑附近的时间,应该在下午五点前后。”
他特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这个时间点,请大家特别注意。这正好与那位清洁女工模糊记忆中的‘四点半多’、‘快下班的时候’看到可疑快递员的时间相吻合!之前我们认为她的记忆不准,但现在看来,她的时间感可能才是更接近真实的!她看到的那个‘没戴帽子的快递员’,极有可能就是伪装后的王薇!”
这个关联让所有人心头一震!一个被忽略的、模糊的人证记忆,竟然可能与重构的真实轨迹关键点吻合!
“第四步,”林宸的笔尖重重地点在“锦华苑”上,“她通过某种方式(可能利用快递员身份伪装,或者有其他我们尚未发现的潜入方式)进入了李伟的公寓,实施了谋杀。过程干净利落,一击致命,耗时可能很短,十分钟内完成。”
“第五步,”笔尖开始回移,“她迅速离开现场,沿原路返回。通过县级道路,再经废弃辅路,返回七号停车区。估算时间,她最快可能在下午六点前后回到停车区。”
“第六步,”笔尖回到“七号停车区”,“她驾驶自己的车辆,重新驶上高速,继续前往江州。那么,她抵达江州高速出口的真实时间,应该是下午……”他在白板上计算了一下,“……六点五十二分左右!(而非监控显示的四点五十二分)”
“但是,”林宸的笔尖猛地指向“酒店停车场”,“酒店监控显示她车辆驶入的时间,是下午五点零五分!这中间存在近一小时的巨大差距!所以,第七步,也是支撑整个计划的核心魔法——酒店监控系统的时间,被人为拨快了一小时!因此,她实际六点多抵达酒店的记录,在监控上被显示成了五点零五分!完美地‘覆盖’了她往返作案的时间窗口!”
一条全新的、充满阴谋色彩却又在逻辑上完全自洽的行动轨迹,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利用高速休息站的监控盲区。利用废弃辅路实现空间跳跃。利用时间篡改完成魔法隐身。再利用心理暗示加固人证堡垒。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大胆,却又环环相扣的精密计划!
“当然,这目前还只是我们的推理。”林宸放下笔,语气恢复严谨,“需要坚实的证据来逐一验证每一个环节。”
赵思妍立刻接上:“技术组正在全力攻坚酒店监控系统,寻找那‘快了一小时’的确凿技术证据,比如异常的时间同步服务器访问记录。同时,也在尝试恢复可能被删除的、真实时间戳的原始日志碎片。”
张猛挥舞着手机:“我催一下轮胎比对结果!另外,我立刻派人沿着那条县级道路和废弃辅路进行拉网式搜索,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物证,比如车辆行驶中掉落的泥土样本、植被刮擦痕迹,甚至可能被她遗弃的伪装衣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