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标注着时间地点的医院照片,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暗涌的专案组,激起的不仅是紧张,更有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屈辱感。对手嚣张地将下一次攻击计划拍在了他们脸上——明天凌晨四点,仁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
“还等什么?立刻把医院给我围成铁桶!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进去!”张猛第一个炸了毛,拳头攥得咯咯响。这种明刀明枪的挑衅,比躲在暗处的攻击更让他怒火中烧。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目标明确,时间紧迫,布控抓捕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但林宸却盯着白板上那张打印出来的医院照片,眉头紧锁,迟迟没有表态。陈建国了解他的习惯,这种沉默往往意味着他看到了别人忽略的东西。
“林宸,你觉得有问题?”陈建国沉声问,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宸身上。
林宸抬起头,眼神里带着疑虑:“陈队,各位,你们不觉得……这太直接了吗?”
“直接?什么意思?他们就是狂!”张猛不解。
“不是狂,是反常。”林宸走到白板前,指着照片,“‘暗影幽灵’之前的所有行为,都充满了算计和隐蔽。利用公开信息筛选目标,使用高级持久性威胁潜伏,攻击后清除痕迹,甚至在蜜罐里留下晦涩的‘氯化钠’信息。这是一个极其谨慎、享受智力优越感的对手。为什么突然之间,变得如此……直白?”
赵思妍若有所悟:“你的意思是,这很可能是个幌子?调虎离山?”
“有这种可能。”林宸点头,“凌晨四点攻击医院病房,这个行为本身也值得推敲。经过上次事件,医院尤其是ICU和重点病房区域的网络安全和物理安保都已大幅提升。他们选择这个时候强攻一个普通病房,成功率有多高?即便成功,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力,比得上瘫痪电网、扰乱交通吗?”
经他这么一说,大家都冷静下来。确实,攻击一个普通病房,除了造成个别人员伤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破坏力,这与“暗影幽灵”之前展现出的、以测试和炫耀城市系统脆弱性为核心目的的行为模式,似乎存在偏差。
“如果他们真正的目标,根本不是医院呢?”林宸抛出了核心问题,“这张照片,这个明确的时间地点,会不会是故意抛出来,吸引我们全部注意力,从而为他们攻击另一个更关键、防备可能因此松懈的目标打掩护?”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如果林宸的推测成立,那么他们此刻的重兵布防,正好落入了对方的圈套。
“可是……万一他们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赌我们不敢全力守医院呢?”有同事提出反对意见。
“所以我们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陈建国一锤定音,“医院必须布控,这是明面上的目标,绝不能出错。但林宸的担忧很有道理,我们必须做好对方另有图谋的准备。林宸,你立刻牵头,集中所有线索,对‘暗影幽灵’下一个最可能攻击的真实目标,进行预测分析!我们需要一个优先级的判断!”
压力瞬间转移到了林宸肩上。在浩瀚的城市关键基础设施中,预测一个超高智商罪犯团伙的下一个目标,这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赌注是无数人的安全。
林宸把自己关进了小会议室,白板被擦净,只留下了最核心的几条信息:“暗影幽灵”组织、技术高超、理念偏执(“清除”)、行为模式(36小时间隔、目标由医疗至基础设施)、挑衅行为(留下标记)。
他需要暂时抛开具体的技术细节,进入攻击者的思维世界,进行犯罪心理侧写。他假设自己就是“暗影幽灵”,拥有这样的能力和动机,下一步会做什么?
首先,是动机的深化。“清除”这个词,带有强烈的净化、剔除意味。他们攻击城市系统,是为了“清除”什么?是认为现代科技社会本身需要被“净化”?还是针对城市系统中某个特定的、他们视为“污点”的部分?之前的攻击目标(医院生命支持、电网、交通、水务)似乎都在证明城市系统的不可靠和脆弱性,这是一种无差别“清除”的逻辑。那么,下一个目标,应该继续遵循这个逻辑,选择能最大程度证明社会脆弱性的关键节点。
其次,是行为的升级。从未遂的医疗攻击,到造成实际混乱的电网瘫痪,再到同时挑衅交通、水务两个系统,攻击的破坏力和影响力是在逐步上升的。按照这种趋势,下一次攻击应该会造成比停电和堵车更严重的实质性后果,甚至……是人员伤亡。他们需要一次“成功”来彻底证明自己。
第三,是挑衅的偏好。他们享受与警方、与整个系统对抗的智力快感。发送照片是一种极致的挑衅。如果医院是假目标,那么真目标的选择,必须能带来更大的“戏剧性”效果——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医院时,另一个地方突然出事,这更能彰显他们的算计和警方的“无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