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书来得比出院单还快。
早上九点,我正琢磨要不要再装睡一会儿,门被“笃笃笃”敲了三下——那种一听就有官味儿的节奏。
“进。”我叹了口气,坐起来。
先进来的是罗雨薇,怀里夹着一沓文件,衬衫扎得板板正正,额头上还冒着一点汗。
她回头冲外面摆了下手,小声提醒:“地有点滑,小心。”
紧接着,王大根和镇里的分管副镇长挤进来,身后还跟着医院的院长,队伍配置堪比小型发布会。
“哎呀,小林啊,小林。”王大根一进门就冲我笑,笑得脸上褶子都要挤出花,“精神不错嘛。”
“托大家的福,暂时死不了。”我客气一句。
镇里的副镇长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戴着金边眼镜,说话带官腔:“小林,这次多亏你反应及时,组织上很重视,县里昨天专门开了会研究古柳项目。”
“又研究我?”我心里一紧,下意识往床头摸手机——系统倒计时停在【65:03:11】那一行,看得我胃里发麻。
罗雨薇给我递了个“先听”的眼神,然后把文件放在床边的小桌板上。
副镇长咳了一下:“这是上面初步的考虑,想听听你的意见。”
他把最上面的 A4 纸抽出来,递给我。
标题一行黑体字:
《关于聘任林宴同志为古柳村综合治理工作专员的决定(草案)》。
我第一反应是:这名字,拗口得很官方。
第二反应是:嗯,“同志”俩字还在,说明还没打算立我牌位。
我往下扫,几条主要内容:
负责古柳村“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的统筹协调工作;
配合镇、村两级做好舆论引导和群众工作;
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享受一定工作补贴,具体由镇财政核定云云……
最让我警惕的是末尾那句:
“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因个人决策不当造成严重后果,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很好,奖和罚都写上了,听起来公平,其实谁名字写上谁背锅。
我抬眼,看见罗雨薇在旁边轻轻咬着下唇,显然她也看到了那一条。
“这只是草案,”副镇长笑得很和气,“具体措辞可以商量。”
“那我就不客气了。”我把纸放到桌上,“我有三点想法。”
王大根下意识就紧张:“你可别乱说啊……”
“王书记别急,他现在可是我们要树立的典型人物,要听听青年意见嘛。”副镇长顺嘴把话圆了,转头也盯着我,“你说。”
我深吸一口气,脑子里飞快把昨天梁思曼那段“当镇域人也要谈价格”的话过了一遍。
“第一,”我指了指那行“统筹协调”,“既然叫综合治理工作专员,那就不要只有一个人。”
副镇长一愣:“什么意思?”
“我一个人脑子和命都不够用。”我摊手,“要我接这个岗位,可以。但必须配一个正式的小组——至少有安全、教育、宣传三块人。”
我一条一条点:
“安全这块,罗雨薇写报告写得比我清楚,她在镇里有岗位,应该入组;
教育这块,杨静老师比我们都懂小孩,她在做留守项目,也该进来;
宣传……”我看向门外那条走廊,“顾晚星已经把镜头架到村口了,她是最懂外面世界怎么看我们的那一个。”
副镇长抬了抬眉毛:“你这——涉及跨部门了。”
“镇域嘛,本来就跨。”我笑笑,“如果最后文件发下来,只写我一个名字,那没意义——那叫‘树一个人’,不是‘救一村人’。”
罗雨薇在旁边悄悄吸了口气,眼神里第一次有一点亮。
副镇长没马上接话,显然在盘算。
“第二点,”我敲了敲纸张,“这里写‘配合舆论引导’,我建议加一句——‘信息公开原则’。”
他眉头微皱:“你这话从哪儿学来的?”
“从你们说‘统一口径’那天学的。”我笑,“现在网上都在盯着古柳,藏不住。不如我们主动说,把该公开的公开,把决策过程讲清楚,免得每次出了问题,先把责任推给天气,再推给个人。”
我摊手:“说难听点,我现在已经是全国网友的‘活体试验品’了,你们要是还写成一篇作文,就太对不住这么多弹幕了。”
王大根小声咳了一下,副镇长嘴角抽了抽,看起来被“作文”两个字击中。
他没急着反驳,反而转头问罗雨薇:“你怎么想?”
罗雨薇立刻进入汇报模式:“舆情组那边的分析是,古柳项目目前已经形成‘高关注度’热点,不完全公开风险更大。适当的信息透明,有利于引导大家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解决过程,而不是找替罪羊。”
副镇长点点头:“行,这条可以研究。”
“第三点,”我指着最后那条“追责”的话,“这句——建议再加五个字。”
“哪五个?”他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