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白色洞窟的入口在林溪身后缓缓闭合,最终彻底隐没于镜骸峡谷那冰冷光滑的壁面之中,仿佛从未存在过。那团羲和的灵光依旧留在其内,如同一个沉默的坐标,一个等待最终汇聚的源头。林溪最后看了一眼那恢复原状的镜壁,将此地牢牢刻印在脑海深处,随即转身,目光投向了铜镜指引的新方向。
峡谷深处寒风凛冽,卷起细碎的镜渣,打在包裹着清辉之力的光晕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刚刚结束的战斗并未留下太多痕迹,三名昏迷的清道夫被她移至一个相对隐蔽的镜隙之下,是生是灭,只能交由这无情的镜界定夺。他们身上的标识玉牌和少量物资已被取下,此刻正安静地躺在林溪随身的布囊中。那面黑色玉牌触手冰凉,其上的符文隐隐与周遭的镜界能量产生着极其微弱的共鸣,这让她不敢轻易尝试激发,生怕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融合了那一缕本源灵光后,她的感知变得前所未有的敏锐。无需刻意运转力量,清辉之力便如同呼吸般自然流转于周身,形成一层无形的屏障,不仅抵御着镜界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在的精神侵蚀与能量压制,更让她能清晰地“阅读”到这片空间中流淌的信息碎片。
她缓步前行,脚下是坚硬的、泛着幽光的黑曜石般的地面。两侧高耸的镜壁不再仅仅是映照扭曲影像的死物,在她清辉弥漫的视野里,那些镜面深处仿佛有无数淡灰色的、流动的“记忆之河”在缓缓奔腾。她能看到数百年前一位误入此地的采药人最后的惊恐面容;能感知到几十年前某位林家清道夫在此执行任务时,刻录在镜壁深处的、充满困惑与一丝不忍的情绪烙印;甚至能捕捉到更久远的时代,一些非人存在在此争斗留下的能量残痕……这些信息如同破碎的拼图,无声地诉说着镜骸峡谷的漫长历史与沉积的悲欢。
铜镜中,那新出现的白色光点稳定地闪烁着,指引着她穿越这条幽深而危险的路径。她不再需要像初入此地时那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清辉之力自然散发出的“定”之气息,让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活镜”陷阱变得温顺,仿佛遇到了天生的克星,纷纷收敛了凶性,显露出相对安全的通道。偶尔有几只低阶的蚀灵被生灵气息吸引,从镜面阴影中扑出,但还未靠近她周身三丈,便被那纯净的清辉之光净化为缕缕青烟,连惨叫都未能发出。
这种掌控感并未让她放松警惕,反而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镜界的广袤与层叠的危机。清道夫只是明面上的威胁,这峡谷,这镜界,隐藏着更多未知的、可能远超她当前理解范畴的危险。羲和灵光散落各处,绝非偶然,它们所依附的节点,往往是镜界规则显化或能量汇聚的关键之处,也必然是纷争与危险的核心。
行进了不知多久,峡谷的地势开始缓缓向下倾斜,前方的光线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如同黄昏般的昏黄光泽。空气中的能量粒子也变得活跃起来,带着一种躁动不安的韵律。两侧的镜壁逐渐变得低矮、稀疏,最终完全消失。
眼前豁然开朗。
林溪停下了脚步,站在峡谷的出口处,凝视着前方的景象,眼中难掩震撼。
那并非她想象中的另一片荒原或山脉,而是一座……城。
一座完全由镜子构筑而成的、光怪陆离、违背常理的巨大城市。
无数高耸的、形态各异的镜面建筑林立,它们相互倾斜、嵌合、倒悬,甚至有些建筑直接漂浮在半空之中,由一道道流动的、彩虹般的光桥连接。这些镜面反射着不知从何而来的昏黄光源,将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迷离、梦幻而又带着几分诡谲的氛围中。城市的结构完全不符合欧几里得几何学,视线所及之处,道路扭曲盘旋,建筑的门窗可能开在任何意想不到的角度,空间的连续性在这里仿佛被彻底打碎又强行拼接。
这就是铜镜指引的方向,那第二缕羲和灵光,就在这座不可思议的“镜城”深处。
然而,更让林溪心神紧绷的是,在铜镜的映照中,这座镜城之内,光点的数量远超她的想象!除了那个稳定指向灵光的白色光点,还充斥着大量代表着蚀灵的暗红光点,它们如同城市的背景噪音,无处不在。更令人不安的是,代表林家清道夫的灰黑色光点,数量也明显增多,它们并非散乱分布,而是有规律地游弋在几条主要的镜面通道上,像是在巡逻。除此之外,镜城中还散布着一些她从未见过的、呈现出淡蓝色、墨绿色甚至金银双色的光点,它们的气息各异,有的平和,有的锐利,有的深不可测。
这座城,绝非善地。它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汇聚了镜界各种势力与危险。
她该如何潜入?如何在这座规则诡异、耳目众多的城市中找到那一缕灵光?
正当林溪凝神观察,试图从铜镜反馈的信息和城市的外观中找出薄弱环节时,一个轻微到几乎无法察觉的脚步声,在她侧后方响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