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中原的一片漠北草原中,
一处临时扎下的蒙古营盘深处,最大的毡帐内。
帐中央燃烧的牛粪火盆驱散着寒意,
却也映照出一张张野心勃勃、躁动不安的面孔。
端坐主位的,是一位年约三十七八岁的番僧。
在密宗同辈中,他本就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寻常喇嘛年过四十,能将密宗基础武学练到大成已是不易,
可他三十岁便悟透密宗心法精要,
如今不过三十七八,身形已长得极高极壮,
宽肩厚背几乎撑满了毡帐主位的空间,
站在普通蒙古武士中,竟如铁塔般高出大半个头,
那份魁梧挺拔,几乎不似常人。
他身上穿着一袭绛红色喇嘛僧袍,
袍角虽因常年奔走漠北沾了些风沙磨损的痕迹,却依旧整洁,
领口袖口绣着的暗金色密宗梵纹,在牛粪火盆的光线下隐隐发亮;
脖颈间挂着的那串乌木念珠,每一颗都有孩童拳头大小,
串珠的麻绳被磨得光滑,一看便知是常年捻动所致,
念珠垂在胸前,随着他的呼吸轻轻晃动,
单是这份重量,便非寻常人能轻松承载。
再看他面容,更是透着股慑人的英气——颧骨高耸却不突兀,衬得脸颊线条硬朗如刀削,
下颌蓄着一圈短而密的黑须,根根分明;
最惊人的是那双眼睛,眼裂狭长,瞳仁深褐近黑,
平日里半睁半阖时,只觉沉稳内敛,
可一旦开阖间,便有精光四射,
像极了草原上蓄势待发的雄鹰,
既带着对自身力量的绝对自信,
又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让帐中众人不敢轻易与他对视。
他便是金轮法王!
在密宗同辈中早已是“传奇”般的存在——旁人穷极一生都难修炼到第五层的密宗绝学《龙象般若功》,
他不仅早早入门,
更是在三十七八岁的年纪,便练到了前所未有的第六层!
这功法每进一层,便需吸纳无穷内力,凝聚“龙象之力”,
寻常人练到第四层已是极限,
而他却硬生生突破到第六层,
周身常年萦绕着一股无形的威势。
帐内偶有武士因激动失了分寸,
他只微微沉了沉肩,
喉间便不自觉溢出一声低啸——那啸声不似人声,反倒像草原深处巨龙苏醒时的低吼,
混着大象踏地的厚重感,
正是《龙象般若功》练至深处才有的“龙啸”!
啸声虽轻,却让帐内瞬间安静下来,
靠近火盆的武士甚至觉得胸口一闷,
仿佛有千斤重物压着,
这便是龙象巨力外散的威势。
此刻他虽未动武,
可周身那股力量感却无处不在——手指捻动念珠时,每一下都似能捏碎顽石;
坐姿虽稳,却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随时能爆发出撕裂天地的力量。
这般实力,早已让他在漠北武林声名鹊起,
蒙古各部首领见了他,都要客客气气称一声“法王”。
可他心中却并不满足——他的目光,始终盯着那“蒙古国师”的宝座。
在他看来,练到《龙象般若功》第六层,不过是迈向更高处的基石;
漠北武林的声名,也远不及“国师”之位带来的权力与资源。
唯有坐上那个位置,他才能调动整个蒙古的力量,
寻遍天下奇珍异草、武学典籍,
助自己突破《龙象般若功》更高深的境界,
甚至有望触及传说中的第十层;
也唯有那个位置,才能让他将密宗佛法传遍草原乃至中原,
真正实现“弘扬密宗”的宏愿。
此刻他捻着念珠,
眼中深邃的光芒里,
除了对武道的热情,
更多的是对“国师”之位的渴望——那野心如同帐中火盆的火焰,
看似平静,
实则早已熊熊燃烧,
只待一个机会,
便能燎原而起。
此时一名风尘仆仆的蒙古探子走进来,
他单膝跪地,
恭敬地汇报着从南方传来的消息:“……法王,确认无误,刺杀大汗的恶人赵志敬,如今正藏匿于襄阳城外的深山之中,身边还有两位容貌极美的汉人女子相伴……”
帐内顿时响起一片粗重的呼吸和压抑的议论声。
端坐主位的金轮法王听完探子的汇报,
指尖捻动乌木念珠的动作未停,
依旧是不急不缓的节奏,
仿佛方才那足以震动帐内众人的消息,不过是寻常琐事。
他垂着眼帘,
长长的睫毛在火光下投出细碎的阴影,
遮住了眼底翻涌的情绪,
只留嘴角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那不是温和的笑意,
而是猎手嗅到猎物气息时的冷冽。
帐内众人屏息等待他的指令,
却没人敢贸然开口,
只觉主位上那道高大的身影,
像一座沉默的山,
山底藏着随时会喷发的岩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