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延坪岛炮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朝韩边境线的紧张氛围并未完全缓解,只是从沸点降至一种压抑的、充满猜忌的低温对峙。
美韩联军方面,鉴于北朝展示了令人忌惮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其前沿挑衅行动明显收敛,大规模的部队调动和贴近分界线的刺激性演习频率大幅降低。
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依靠技术侦察手段——卫星、高空侦察机、电子监听站——对北方进行全天候的监控,试图捕捉任何异常动向。
相对应的,北朝方面也相应地减少了大规模的军事回应性调动。
这并非出于怯懦或妥协,更多是出于一种精打细算的现实主义考量。
维持一支庞大军队处于高度临战状态,其消耗是惊人的。
别的不说,光是装甲部队、空军战机以及各类机动车辆的燃油消耗,就足以让平壤的后勤官员们心头滴血。
北朝本身极度缺乏石油资源,其国内炼化能力也相当有限。
如今,维系国家军事机器和经济命脉运转的宝贵燃油,几乎完全依赖于来自波斯的油轮,穿越重重海域,抵达南浦港。
这些燃油,是北朝用“火星”系列洲际弹道导弹的部分核心技术资料,从泽尼斯塔尔公司换来的众多“援助”项目之一。
虽然名义上没支付硬通货,但这份“免费”的午餐,其代价是何等沉重,北朝高层心知肚明。
穷惯了的北朝军队,对于每一滴燃油都看得无比精贵,绝不敢肆意浪费在无谓的炫耀式调动上。
然而,静态对峙下的北朝,依然面临着一个如鲠在喉的威胁——部署在南韩星州郡的“萨德”(THAAD)反导系统。
那套系统庞大的AN/TPY-2 X波段雷达,其探测范围据说足以覆盖北朝大部分领土,对弹道导弹发射活动具备极强的早期预警和跟踪能力。
这就像一双悬在头顶的、时刻窥视着的眼睛,让北朝的核与导弹计划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北朝的核试验和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是其维系政权生存、获取战略威慑能力的核心支柱。
如果“萨德”系统一直存在并有效运作,那么这些关键活动的敏感数据,在发射伊始就可能被美军捕捉和分析。
这意味着北朝苦心孤诣研发的“镇国神器”的弹道特性、突防能力乃至部分技术瓶颈,都可能暴露在对手面前,从而极大地削弱其战略威慑的有效性。
或许“萨德”的实际性能并不像五角大楼宣传的那般神乎其神,但平壤方面赌不起,也绝不愿意去赌这个“或许”。
一旦赌输,代价将是国本的动摇。
这种战略上的被动,进一步强化了北朝长期奉行的“先军政治”路线。
面对外部高压,唯有不断加强自身军事力量,尤其是发展不对称打击能力,才能确保政权安全。
而泽尼斯塔尔公司的出现,犹如在黑暗中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给了北朝另一个前所未有的选择。
无论是前期交付的、曾在边境空域成功驱逐过美军F-16的MIGE-29“海德拉”中型战斗机,还是在第二次延坪岛炮战中大放异彩、于敌火力范围外实现精准毁灭的“音速闪电”155毫米自行火炮,其卓越的性能都给北朝军方和高层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这些装备所代表的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作战能力,是北朝依靠自身力量难以企及的。
亲自批准了与泽尼斯塔尔进行技术交换的“三将军”,在品尝到先进装备带来的巨大战略红利后,内心的野心被彻底点燃。
他不满足于仅仅获得几件“明星装备”来点缀门面,他萌生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构想——让整个北朝人民军,尤其是其骨干力量,实现大规模换装,列装泽尼斯塔尔公司的先进武器装备,从而实现军队战斗力的跨越式增长。
然而,宏伟的蓝图终究要面对冰冷的现实:钱。
即使北朝已经拿出了被视为国本之一的“火星”系列洲际弹道导弹部分技术资料,其价值在泽尼斯塔尔公司的评估体系中,也远不足以覆盖北朝人民军这支拥有超过百万常备陆军(尚未计算海空军及其他准军事力量)的庞大规模换装计划。
泽尼斯塔尔公司并非慈善机构,它遵循着冷酷的交易逻辑。
超出技术资料价值评估的部分,该公司明确表示,需要北朝支付相应的对价——而且是硬通货或等价物。
赚取外汇,对于北朝而言,一直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
这个长期遭受国际社会最严密制裁的国家,其合法的对外贸易渠道极其狭窄。
为了获取宝贵的硬通货,北朝在过去数十年间,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几乎动用了所有能想到的“非常规”手段:
伪造货币——精心仿制美元、日元等主要货币,试图扰乱他国金融秩序并牟利;毒品贸易——在境外建立秘密网络,制造和贩卖冰毒等合成毒品,获取暴利;军火走私——向某些动荡地区和非国家行为体出售老旧武器弹药,赚取微薄利润;网络犯罪——组建代号“拉撒路”等黑客组织,通过网络攻击、勒索软件、窃取虚拟货币等方式获取资金;海外劳工——向中东、东南亚、俄罗斯等地派遣大量劳工,其大部分工资被国家以各种名义截留;保险诈骗与走私——利用外交邮袋特权进行违禁品走私,甚至策划复杂的海运保险诈骗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