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卷成了细筒,正午的日头晒得叶片发脆,一碰就簌簌掉渣。林薇蹲在田埂上,指尖划过干裂的土地,指甲缝里塞满了土灰——这已经是连续二十天没下雨了,刚灌浆的玉米穗子蔫头耷脑,像被抽走了精气神。
“再这么旱下去,今年的口粮得减半。”陆三叔的旱烟锅在鞋底磕得邦邦响,烟丝燃尽的灰烬被风吹得贴在他补丁摞补丁的裤腿上,“老井的水够人喝就不错了,浇地?想都别想。”
陆衍站在高处,军绿色的褂子被晒得褪了色,手里攥着根树枝,在地上划着什么。他的目光从东头的玉米地扫到西头的高粱田,最后落在远处的青龙河——那是唯一能引水的地方,却隔着三座土坡,少说有三里地。
“得引水。”他突然开口,树枝在地上划出条笔直的线,“从青龙河挖条渠,顺着坡势往村里引,能浇大半个队的地。”
林薇的眼睛亮了。这和她刚才在心里盘算的方案不谋而合。她刚要接话,就听见身后传来拐杖点地的“笃笃”声,赵老栓的山羊胡在日头下泛着白:“引水?谈何容易!那三座坡是好挖的?当年公社组织挖了半个月,连坡根都没动着,最后还塌了土,埋了俩劳力!”
“那是他们没找对法子。”林薇站起身,拍掉手上的土,“用‘分层开挖’,先清表土,再用石头垒护坡,能防塌方。”她下意识地想画示意图,手往兜里一摸,才想起卷尺落在家里了。
“小丫头片子懂啥?”赵老栓的拐杖往地上一顿,震起细土,“那河是咱村的‘龙脉’,动了要遭天谴!前几年有人在河边取土,当年就涝了,忘了?”
这话像块石头扔进平静的水洼,周围的村民都窃窃私语起来。王翠花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挎着的竹篮里装着半篮野菜,三角眼斜睨着林薇:“我看啊,某些人就是闲不住,修完井又想修渠,是想把全队的工分都折腾光?到时候饿肚子,看她能不能用嘴给玉米浇水!”
“二婶要是怕饿肚子,现在就回家囤粮。”陆衍的声音不高,却像块冰投入沸水里,让喧闹声瞬间低了半分,“渠要是修不成,秋天大家一起饿。修成了,多分的粮食里,有你一份。”
王翠花被噎得张了张嘴,没再说话,只是眼神更阴了,像藏着毒的蛇。
李桂香抱着刚割的猪草路过,闻言把草筐往地上一放:“衍小子说得对!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庄稼枯死!我家那二亩地要是绝收,我家石头就得饿肚子!林丫头,你说要咋干,我让我们家老张第一个上!”
“我也上!”陆三叔把烟锅别回腰上,“我有力气,挖土方我行!”
有了两人带头,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也跟着应和。林薇心里一暖,刚要说话,脑海里响起系统提示音:
【叮!检测到集体灌溉危机,触发主线任务:修建青龙河引水渠。】
【任务要求:30天内完成3公里水渠开挖,含2处陡坡渡槽,确保水流自流至玉米地。】
【任务奖励:水泥100斤,简易闸门图纸×1,积分+300,解锁“物资兑换权限”(可用工分/农产品兑换系统物资)。】
水泥!闸门图纸!林薇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两样正是修渠最缺的——水泥能加固渡槽,闸门能控制水流,系统来得太及时了。
“要修渠,得先解决三样东西。”林薇的声音清亮起来,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第一,工具。队里的锄头不够,得去公社借两把铁锹和一辆独轮车。第二,材料。石头从坡上采,石灰咱们自己烧,但得用50个工分去公社换20斤水泥,加固渡槽用。第三,人手。按劳力分工,年轻人挖渠,妇女烧石灰,老人和孩子清表土,记双倍工分。”
她的话条理分明,连赵老栓都没立刻反驳,只是眯着眼抽旱烟,像在盘算什么。
陆衍看着她站在日头下,额角渗着汗,却眼神发亮的样子,突然想起昨夜她趴在桌上画图纸的模样——台灯的光晕落在她侧脸,睫毛投下的小影子随着呼吸轻轻晃,手里的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像在谱写什么秘密。
“我去公社借工具、换水泥。”他开口,打断了林薇的话,“你在家画图纸,标好坡度和渡槽位置。”
林薇愣了愣:“一起去?我得跟公社说清楚渡槽的尺寸……”
“不用。”陆衍的嘴角似乎勾了勾,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你说的,我记着呢。分层开挖,石头护坡,渡槽宽三尺、高两尺,对不对?”
他竟然记住了!林薇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下,暖烘烘的。刚才她只是随口跟他提了句,没想到他听得这么认真。
“对。”她低下头,掩饰住眼里的热意,“那你路上小心。”
陆衍没再说什么,转身往村口走。军绿色的背影在黄土地上拉得很长,像道沉默的脊梁。
赵老栓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林薇,突然用拐杖敲了敲陆三叔的胳膊:“让你那傻小子跟着衍小子去,路上搭个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