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庙会的喧嚣还萦绕在耳畔,回到家时,念念怀里抱着两个小兔子玩偶,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糖葫芦,脸上沾着些许糖霜,像个喜庆的小福娃。苏母一边给她擦脸,一边笑着说:“今天玩得疯累了吧?快洗个手,妈妈给你热碗银耳羹,润润嗓子。”
江亦辰把买回来的剪纸、刺绣钱包和木雕笔筒一一摆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苏父凑过来端详着那个木雕笔筒,纹理细腻,雕工精巧,忍不住赞叹:“这手艺真不错,放在书房里插笔,又实用又雅致。”
苏晓棠泡了一壶从武夷山带回来的大红袍,茶香袅袅升起,混合着庙会带回的桂花糕香气,满室芬芳。“爸,妈,今天逛庙会听亦辰讲了福建‘请世子’的习俗,我突然觉得,咱们身边这些传统民俗真该多了解了解,不仅有意思,还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底蕴。”
“是啊。”苏父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现在年轻人大多忙着工作、玩手机,对这些老传统越来越陌生了。其实像庙会、‘请世子’这样的活动,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凝聚着一方水土的文化特色。”
江亦辰点点头:“姑姑说,福建有些地方的‘请世子’活动现在还办得很隆重,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特意去看。咱们江南的庙会也不差,今天人那么多,说明大家还是喜欢这种热闹又有意义的民俗活动。”
念念喝着银耳羹,突然抬起头说:“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下次我们还去逛庙会好不好?我还想套圈,还想听爸爸讲‘请世子’的故事。”
“好啊。”苏晓棠笑着说,“不过下次庙会要等明年啦,不如我们这个周末约上朋友,一起去郊区的农庄逛逛?听说那里春天开了很多花,还有采摘、钓鱼的项目,也能像逛庙会一样热闹。”
苏母立刻响应:“这个提议好!农庄空气好,还能亲近自然,念念肯定喜欢采摘草莓。”
江亦辰也表示赞同:“我正好联系一下老周夫妇,他们之前也说想找个时间聚聚,一起去农庄正好。”
周末一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江亦辰驾驶着车子,载着苏晓棠、念念和苏父苏母,朝着郊区的“绿野农庄”驶去。老周夫妇已经提前在农庄门口等候,看到他们的车子,立刻笑着迎了上来。
“亦辰、晓棠,好久不见!”老周拍了拍江亦辰的肩膀,“这位就是叔叔阿姨吧?早就听说你们去福建旅行了,玩得怎么样?”
“托你的福,玩得特别开心!”苏父笑着和老周握手,“这位就是周太太吧?真是年轻漂亮。”
周太太笑着说道:“叔叔过奖了,我叫林慧,你们叫我小慧就行。念念真可爱,快让阿姨抱抱。”
念念害羞地躲在苏晓棠身后,偷偷露出半个小脑袋,笑着喊道:“周叔叔好,林阿姨好。”
一行人说说笑笑地走进农庄。农庄占地面积很大,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近处是大片的田野和果园,田间的油菜花竞相绽放,金黄金黄的,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果园里的草莓已经成熟,红彤彤的果实挂在藤蔓上,诱人至极;路边的野花也不甘示弱,五颜六色的,随风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这里的风景真好!”林慧赞叹道,“比城里空气清新多了,难怪大家都喜欢来农庄放松。”
农庄老板是一位热情好客的中年人,看到他们来了,立刻笑着迎上来:“各位贵客,欢迎来到绿野农庄!今天天气好,正好适合采摘、钓鱼,我带你们先去草莓园逛逛吧?现在的草莓正是最甜的时候。”
“好啊好啊!”念念兴奋地喊道,拉着林慧的手就往前跑,“我要摘最大最红的草莓!”
草莓园里,一排排草莓藤蔓整齐地排列着,红彤彤的草莓点缀在翠绿的叶子之间,像一颗颗红色的珍珠。老板给每个人递了一个小篮子和一把小剪刀:“大家随便摘,摘多少算多少,记得要摘熟透的,这样才甜。”
念念拿起小剪刀,在苏晓棠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剪下一颗熟透的草莓,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甜汁四溢,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好甜啊!妈妈,你也尝尝!”
苏晓棠接过女儿递来的草莓,尝了一口,果然清甜多汁:“真好吃,比超市买的新鲜多了。”
苏母和林慧一边摘草莓,一边聊着天。“小慧,你们平时工作忙不忙?有没有打算再要个孩子?”
“忙是挺忙的,不过也在计划中。”林慧笑着说,“我和老周都喜欢孩子,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了,念念这么可爱,真让人羡慕。”
苏母笑着说:“是啊,孩子是家里的开心果。你们要是有了二胎,两个孩子作伴,家里会更热闹。”
江亦辰和老周则带着苏父,在草莓园旁边的鱼塘边钓鱼。鱼塘里的鱼儿很多,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阵阵水花。老周熟练地挂上鱼饵,甩竿入水,动作一气呵成。“亦辰,你这环保烟花项目最近进展怎么样?上次听你说准备扩大生产规模,现在落实得怎么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