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深挖!我不信他们之间没有联系!”张辰在案情分析会上拍着桌子,“银行流水、通讯记录、社交网络、最近半年的行踪轨迹!给我一寸一寸地筛!”
探员们领命而去,像撒网一样扑向城市的各个角落。
陈默则带着林峰,再次回到了那个废弃仓库。雨水冲刷过的地面依旧残留着淡淡的血腥气。他站在仓库中央,闭上眼睛,试图在脑海中构建那天晚上可能发生的情景。
枪声?没有邻居听到。
动机?现场没有财物丢失的迹象,排除抢劫。
仇杀?情杀?五个人,关系网错综复杂,一时难以理清。
他走到墙壁上那几个清晰的弹孔前。弹孔分布的位置,结合死者倒地的姿势,大致能还原出开枪者的站位和射击角度。但一想到射出的子弹最终是以那种诡异的方式“回归”,他就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陈队,”林峰拿着一个证物袋走过来,里面装着一个几乎被踩扁的烟头,“在仓库东南角的杂物堆后面发现的,距离尸体位置较远,初步判断可能不是案发当时留下的,但也不排除与凶手或死者有关。”
陈默接过证物袋看了看,是很普通的香烟牌子。“送检,查DNA和指纹。”
“是。”
法医中心,虞倩的工作并未因“逆行子弹”的惊人发现而停止。她对五具尸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剖检验。
确定死因没有悬念,均是枪击导致的重要脏器破裂及失血性休克。她精确测量了每一处创口,记录了子弹在体内造成的破坏路径。
然而,随着检验的深入,一些细微的异常开始浮现。
首先是尸斑。五具尸体的尸斑出现和扩散程度,与根据尸体温度和僵硬程度推断的死亡时间,存在细微的、难以解释的差异。这种差异很小,若非虞倩心细如发,很可能就被忽略过去。
其次是胃内容物。根据消化程度判断的最后进餐时间,与死者家属或关系人提供的其最后一餐的时间,对不上。胃内容物的消化状态,普遍显得……“更慢”一些。
这些发现让她心中的疑云越来越浓。她想起了陈默那句“子弹在时间里逆行”的低语。
时间……
一个更大胆,甚至更惊悚的念头在她脑海中成形。
她需要验证。
虞倩重新提取了五名死者的血液样本、皮肤组织样本、以及部分内脏组织样本。这一次,她的检测方向不再是毒物、酒精或者常规病理指标,而是指向了一个更为微观、更为前沿的领域——细胞代谢时钟,端粒长度分析,以及一种基于特定生物标志物降解速率来推断生理时间的新兴技术。
这些检测需要时间,也需要更精密的仪器和更专业的数据分析支持。她联系了合作的生物物证实验室,加急处理。
等待结果的时间里,她反复核对了解剖记录,对比着那些细微的异常。越是比对,那个惊人的猜想就越是清晰。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生物物证实验室的加密报告传到了虞倩的电脑上。
她点开文件,一行行专业术语和数据掠过眼前。她的目光最终定格在最后那页的结论汇总栏上。
握着鼠标的手指,一点点收紧,指节泛出白色。
实验室的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映照着她骤然失血的脸色。
报告上的结论,白纸黑字,清晰得残酷:
根据对送检样本中特定生物标志物(包括但不限于特定mRNA降解片段、蛋白质转化代谢产物、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损耗动态模型)的综合分析,推断五名死者在死亡瞬间,其生理机能状态所对应的内在生理时间,均一致性地停滞于其实际死亡时间点(根据环境证据及常规尸检推断)约24小时之前。
虞倩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仿佛化作了雕像。
许久,她才缓缓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她拨通了那个熟悉的短号。
电话几乎是立刻被接起。
“陈默,”她的声音干涩得厉害,带着一种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震颤,“血液和其他组织的深层生理时钟检测结果……出来了。”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积蓄说出那个结论的勇气。
“所有受害者……他们的生理时间,在死亡时,都停在了大约24小时之前。”
电话那头,是长达十几秒的死寂。
然后,传来陈默压抑着巨大震动的声音:“……你确定?”
“数据……支持这个结论。”虞倩闭上眼,复述着那令人头皮发麻的发现,“他们身体内部的‘钟’,在昨天,差不多就是我们推断的他们抵达仓库的那个时间点左右,就已经……停了。虽然他们实际死于昨天的枪击,但从生理代谢的深层指标来看,他们在中枪的那一刻,其实已经……‘死了’将近一天。”
生理时间停滞。
这个概念比“逆行子弹”更加抽象,也更加恐怖。它直接动摇了人们对死亡本身的认知。
专案组的会议室里,气氛降到了冰点。烟雾比之前更浓,但这次连张辰都忘了去开窗。每个人脸上都写着茫然与一种深切的寒意。
“这他妈……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年轻警员忍不住低声咒骂了一句,声音在落针可闻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陈默站在白板前,上面现在并排列着两个核心谜团:“逆行子弹”与“生理时间停滞24小时”。他在两者之间画上了一条粗重的连接线。
“子弹逆飞,是果。”陈默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生理时间停滞,是因。”
他转过身,面对着所有专案组成员:“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一种已知的犯罪手法,而是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或者力量。”
“你的意思是……超自然?”张辰眉头拧成了疙瘩。作为老刑警,他最反感的就是这种不着边际的猜测。
“不一定是超自然,”陈默摇头,“可能是某种我们尚未掌握的科技,或者某种极端特殊的物理、生物效应。但无论如何,它造成了两个我们观测到的结果:子弹逆向飞行,以及死者生理时间的异常停滞。”
喜欢大夏刑侦启示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夏刑侦启示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