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国,北山,“第七特区”地下生物与纳米实验室。
巨大的无菌隔离室内,气氛凝重得仿佛时间都已凝固。岳卫国、羽升,以及第七所的首席生物工程师谢教授,正通过厚重的防弹玻璃,观看着内部机械臂的操作。
机械臂的末端,并非手术刀或激光,而是一枚造型极其怪异、通体哑光的子弹。弹头并非尖锐的圆锥形,而是一个微小的半球体,材质非金非铁,隐隐流动着暗色的光泽。
“这就是‘审判者’原型弹?”岳卫国的声音低沉,听不出情绪。
“是的,岳局。”谢教授操控着外部终端,全息投影上显示出子弹的解剖图,“弹头内部封装着数以亿计的特异性纳米机器人集群。它们处于绝对休眠状态,由弹头外壳的一种特殊生物降解聚合物包裹。”
他放大投影,继续解释:
“子弹击中目标后,弹头外壳会因冲击和体温迅速溶解,释放纳米机器人。它们会优先沿血液循环系统富集于脑部血脑屏障外侧。”
“其工作流程分为四个不可逆阶段:
第一阶段:‘美好回溯’。机器人会轻微刺激边缘系统,引导目标无意识地回忆起一生中最快乐、最温暖的记忆片段。
第二阶段:‘罪行重现’。刺激前额叶皮层,强制其以第一视角清晰回溯背叛国家的具体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无法逃避。
第三阶段:‘内心法庭’。在目标意识深处构建一个虚拟的‘审判场景’,使其直面自己行为造成的所有后果,并聆听‘无声的宣判’。
第四阶段:‘终极执行’。所有纳米机器人同步释放特定频率的生物电脉冲,引发目标脑部血管区域性、不可逆的痉挛性收缩与破裂,造成急性颅内压飙升,最终导致脑组织大面积出血性坏死。从外部看,如同突发恶性脑溢血。”
谢教授顿了顿,补充道:“整个过程中,目标会保持意识清醒,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死亡后,纳米机器人会因其设计的有限寿命而自我降解,在常规尸检中极难被发现,只会被判定为‘原因不明的致命性颅内出血’。”
岳卫国沉默了片刻,目光锐利地看向羽升:“流银提供了关键支持?”
羽升点点头,通过脑波与流银沟通后回答道:“流银的数据库提供了纳米集群的精准导航算法和生物电刺激的精确频率模型。没有它,我们无法确保纳米机器人能准确抵达并只作用于特定脑区,也无法模拟出如此…逼真的意识体验。”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确保万无一失。目标:余建生。执行人:‘烛龙’小队外围特勤。任务代号:‘清理’。”岳卫国最终下达了指令,语气冰冷如铁。
一枚“审判者”原型弹被小心翼翼地封装在一个恒温、防震的特制密码箱内,由专人护送,通过绝密渠道,辗转数国,最终送达潜伏在星盟国某市的龙国特勤“烛龙”小队手中。
……
星盟国,某沿海城市,一个阴雨绵绵的傍晚。
前龙国科研人员余建生,如今化名“杰克·王”,在一家由星盟国情报机构提供资金的半公开研究机构担任顾问。在出卖了“潜龙”金玉强后,他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表面上的自由,但内心的惶恐和失眠却与日俱增。他身边总有若隐若现的“保镖”,既是保护,也是监视。
他并不知道,一张无形的网已经悄然收紧。
“烛龙”小队的狙击手“影子”,已经在一栋废弃写字楼的顶层潜伏了超过三十小时。他透过高倍狙击镜,观察着余建生下班后习惯性走向附近咖啡馆的路线。雨水顺着窗沿滴落,空气中弥漫着潮湿和冰冷。
“目标出现,路线确认。风向修正,湿度偏高,距离280米。”“影子”的声音通过加密耳麦传出,平静无波。
“等待最佳时机。务必确保命中,但避免致命部位。重复,避免致命部位。”指挥中心传来指令。
余建生撑着伞,快步走过湿滑的街道。他下意识地环顾四周,总觉得有眼睛在盯着他,这种疑神疑鬼的感觉几乎让他崩溃。
就在他即将踏上咖啡馆台阶的一瞬间!
“噗!”
一声极其轻微的、几乎被雨声淹没的枪响!
余建生感觉右肩胛骨传来一阵剧烈的灼痛,身体猛地一个踉跄,伞脱手飞出。他惨叫一声,捂住肩膀,鲜血瞬间从指缝中渗出。
几乎是同时,街道对面一辆黑色轿车上迅速冲下两名穿着便装但体型健硕的男子(FBI监视人员),一边警惕地环视四周,一边快速冲向受伤的余建生。
“狙击手!找掩护!”其中一人对着耳麦大喊,另一人已经扶起哀嚎的余建生,试图将他拖到旁边的墙体后。
远处楼顶,“影子”透过狙击镜看到这一幕,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他迅速拆卸狙击枪,装入特制琴盒,如同幽灵般消失在楼梯口的黑暗中。
“报告,命中目标右肩非致命区域。老鼠已受惊,护卫已出动。”他的汇报简洁明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