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太平洋的深邃蓝幕上,有一个微不足道的点。它在地图上几乎无法辨识,即使在最近的大陆架上也渺小得可怜——这就是射鸟礁。在自然状态下,它只是几块在高潮时勉强露出水面的岩礁,总面积不足十平方公里。然而,在小日国的战略版图上,这个点却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量。
小日国海洋资源开发厅的顶层会议室内,气氛如同精密运行的钟表。巨大的电子海图上,射鸟礁被高亮标注,周围虚拟延伸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轮廓,像一圈突然膨胀开来的野心。
“诸君,”项目总负责人山本一郎,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如鹰的中年男子,用指挥棒点着射鸟礁的投影,“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第1款,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射鸟礁,完全符合这一定义。”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严谨与狂热交织的矛盾感。
“我们的‘珊瑚之心’计划,核心在于自然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我们将不采用粗暴的填海造陆,那会留下过多人为痕迹,授人以柄。我们将采用最前沿的珊瑚人工加速培育技术。”他切换画面,显示出实验室中快速生长的珊瑚虫显微影像。
“通过基因筛选和优化养殖环境,我们将珊瑚的生长速度提升数百倍。这些珊瑚虫,将成为我们最勤奋、最无声的‘水下工程师’。它们将围绕着现有的岩礁自然分泌石灰质骨骼,日积月累,‘自然’地扩大礁盘面积。当礁盘扩大到足够规模,我们就能在其上建设设施,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可以‘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生活’的‘岛屿’。”
台下,各部门负责人眼神闪烁,各怀心思。
水产厅官员兴奋地补充:“一旦拥有专属经济区,周边丰富的金枪鱼、鲣鱼渔场将尽入囊中,极大缓解我国渔业资源枯竭的压力!”
能源厅代表指着海图下的地层结构图:“初步勘探显示,礁盘周边海床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和稀有金属矿藏!这是未来的战略能源仓库!”
防卫省的特派武官声音低沉:“从军事角度看,一个稳固的人工据点,将成为监视龙国海军前出太平洋、以及其水下力量活动的关键前哨。可部署雷达、声纳阵列,其战略价值无法估量。”
外务省官员则推了推眼镜,强调:“所有行动必须严格包裹在‘海洋科研’、‘生态保护’的外衣下。我们要反复向国际社会强调,这是基于《公约》的合法权利,是应对全球变暖、保护海洋环境的‘负责任’行为。”
计划迅速启动。在星盟国提供的尖端海洋工程技术和生物科技的支持下,小日国的工程船队悄然抵达射鸟礁海域。表面上,是进行“海洋环境调查”和“珊瑚礁生态修复”。实际上,巨大的网箱被沉入水下,里面是数以亿计经过“优化”的珊瑚虫幼苗。特殊的营养液被定期注入,催化着它们疯狂生长。监测平台伪装成气象观测站,悄然建立起来。
……
龙国,国家遥感中心。
一名年轻的分析员在例行筛查高清卫星图像时,敏锐地发现了射鸟礁海域的异常——多出了几个不该有的小型浮动平台,海水颜色也似乎有细微变化。他将图像放大,进行多光谱和雷达信号比对。
“主任!您看这里!”他惊呼道,“小日国在射鸟礁的活动不对劲!这不像简单的科研,更像是有计划的人工育礁和设施建设!”
消息迅速上报。很快,龙国外交部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第3款——“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出严正抗议和申诉,指出射鸟礁本质是岩礁,小日国企图通过人工手段制造“岛屿”以骗取海洋权益,是公然扭曲和滥用国际法。
联合国会议厅内,辩论激烈。
小日国代表引经据典,咬死“自然形成”和“科研环保”的说辞,展示精心剪辑的视频和报告,将龙国的指控描绘为“不负责任的臆测”和“对本国合法海洋权利的粗暴干涉”。
星盟国及其几个西方盟友的代表,则纷纷发言“表示理解”,强调“应尊重各国基于《公约》的合法权利”,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言语间充满了对小日国“程序正义”的偏袒。
由于星盟国等方面的阻挠和复杂的政治博弈,龙国的申诉在联合国框架下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消息传回,第七所内气氛凝重。
“混蛋!”羽升一拳砸在墙上,胸口憋着一股无处发泄的闷火,“他们就靠着玩弄文字游戏和有人撑腰,就能这么明目张胆地耍无赖?我们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我们家门口打下钉子?!”
他转向身旁无声流淌的流银,语气带着不甘和期待:“老伙计,难道你就没办法?用你的纳米虫,能不能一夜之间把那些破珊瑚和平台都给我融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