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祁山魏军大营笼罩在薄雾中。
成济站在营门望楼上,远眺着蜀军营地的动静。
连日的激战让这座临时搭建的营寨显得破败不堪,营墙多处破损,箭楼倾颓,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焦糊的气味。
“将军,各部已按您的命令进入防御位置。”副将拖着受伤的右臂前来禀报,声音中透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能作战的士兵...已不足八百。”
成济点头,目光依然紧盯着远方蜀军的阵列。
这些幸存的将士个个带伤,甲胄破损,但眼神中依然保持着战斗的意志。
作为主帅,他不能流露出丝毫动摇。
“李昭将军的援军到何处了?”成济问道,声音平静得仿佛在询问天气。
“最新战报,已过陈仓,最迟明日午时便可抵达。”副将答道,随即压低声音。
“将军,今日蜀军若再全力来攻,我们恐怕...”
成济终于转过身,拍了拍副将的肩膀:“放心,姜维不会全力进攻了。”
见副将面露疑惑,他解释道:“蜀军连日猛攻,伤亡不比我军少。你看他们今早的布阵,旌旗虽多,实际投入的兵力却有限。这说明什么?”
副将若有所悟:“将军是说...蜀军也已力竭?”
“不止如此。”成济遥指蜀军阵型。
“姜维用兵,最善虚实结合。今日摆出这副架势,要么是试探,要么...就是在为撤退做准备。”
话音刚落,蜀军战鼓响起。
但与往日排山倒海的攻势不同,今日蜀军的进攻显得格外谨慎。
前锋部队推进缓慢,中军始终保持着防守阵型,连弓箭手的齐射都显得有气无力。
“传令各营,按计划防御,不许出击。”成济下令道。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蜀军的进攻看似凶猛,实则雷声大雨点小。
每次都是稍作接触便后撤,仿佛在完成某种既定程序。
正午时分,蜀军鸣金收兵。
更让人意外的是,撤退的蜀军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重新整队,而是直接拔营起寨。
“将军!蜀军...蜀军真的在撤退!”哨兵激动地来报。
营中将士闻言,顿时群情激奋,多名将领涌到成济面前请战。
“将军!机不可失啊!”
“末将愿率骑兵追击!”
“配合邓艾将军前后夹击,必能重创蜀军!”
成济却异常冷静,他再次登上望楼,仔细观察着蜀军的撤退路线。
只见蜀军虽然后撤,但阵型严整,后卫部队始终保持着战斗姿态,更在几处险要地点设置了疑兵。
“传令:各营严守阵地,不得妄动。”成济沉声道。
将领们一片哗然。一位年轻将领忍不住问道:“将军!这是为何?敌军溃退,正是歼敌良机啊!”
成济环视众将,缓缓道:“你们可知道,诸葛武侯最擅长的战术是什么?“”
众将面面相觑,成济继续道:“是诱敌深入,是设伏歼敌。姜维深得武侯真传,岂会给我们留下如此明显的破绽?”
他指着蜀军撤退的方向:“你们仔细看,蜀军虽退,但旌旗不倒,阵型不乱。更在沿途险要处设下疑兵。这分明是请君入瓮之计!”
一位老将恍然大悟:“将军英明!若非您提醒,末将等险些中计!”
成济点头:“我们的任务是守住祁山,阻止蜀军北上。如今目的已经达成,何必节外生枝?”
安抚完众将,成济只带十余名亲卫,亲自前往邓艾驻守的祁山大营。
邓艾早已在营门等候,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神色复杂,显然对成济的到访既期待又忐忑。
“成将军。”邓艾躬身行礼,语气谨慎。
成济连忙上前扶起:“邓将军不必多礼。此次能击退姜维,全赖将军死守祁山,功不可没。”
邓艾显然没料到成济会如此客气,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成济却仿佛浑然不觉,继续道:“我已向陛下为将军请功。陛下特意嘱咐,望将军继续镇守西陲,保境安民。”
这番话让邓艾彻底放下心来,他原本担心成济会追究他昔日效忠司马氏之事,没想到对方只字未提,反而肯定了他的战功。
“末将...必当竭尽全力,效忠陛下,守卫大魏!”邓艾激动道。
成济微笑点头,与邓艾详细商议起祁山防务的重整计划。
两人一直谈到日落时分,成济才告辞离去。
次日正午,李昭率领的援军终于抵达。
看着浩浩荡荡的开来的援军,祁山守军欢声雷动。
成济立即着手重整防务:增修营垒,补充军械,安置伤员。
在他的指挥下,祁山防线正在恢复了往日的坚固。
而此刻正在撤退途中的姜维,却陷入深深的忧虑。
他在沿途设下数处埋伏,就等着成济追来。
可一连等了三天,连魏军的影子都没见到。
“大将军,看来成济不会追来了。”副将无奈报告。
姜维长叹一声,远眺祁山方向:“成济...果然非同寻常。此人不仅善战,更善谋略。将来必是我军心腹大患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