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星光旋涡的瞬间,凌昭与苏挽晴只觉天旋地转,仿佛穿越了一条由纯粹星光构筑的短暂通道。外界的一切声音、气息瞬间隔绝,只剩下周身流淌的温暖而浩瀚的星辰之力。
下一刻,失重感消失,双脚踏实。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让两人皆是一怔。
他们身处一个并不算特别宽阔的石室之内,约莫方圆十丈。石室浑然一体,仿佛是从一整块巨大的、内含星屑的黑色岩石中开凿而出,墙壁、穹顶、地面都闪烁着细密而永恒的微光,如同将夜空浓缩于此。室内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只有一种亘古、苍茫的寂静。
最引人注目的,是石室中央矗立着一座半人高的古朴石台。石台呈暗金色,表面铭刻着无数复杂玄奥的星辰轨迹与符文,这些符文正散发着柔和而持续的星辉,正是整个石室的光源,也是外界感应到的星辰之力源头。
而在石台的正上方,悬浮着一物。那是一块约莫巴掌大小,通体晶莹剔透,内部仿佛封存着一片微缩星空的水晶。水晶缓缓旋转,道道星辉如丝绦般垂落,与下方石台的符文交相辉映,构成一个完美而稳定的能量循环。
“这是……星枢?”凌昭望着那块水晶,呼吸不由得一滞。根据《星辰变》传承中的零星记载,“星枢”是观星阁用于储存重要信息、引导星辰之力、乃至沟通遥远同门的核心器物之一,通常设立在重要的据点或秘境之中。眼前这块,虽不知其具体品阶,但能独立维持此地不知多少岁月,其不凡之处可见一斑。
除了中央的石台与星枢,石室的一角还摆放着一个简陋的蒲团,以及一个低矮的石架。石架上空空如也,唯有最上层,静静地放置着一枚颜色黯淡、似乎随时都会风化的灰色玉简。
两人谨慎地探查了整个石室,确认并无其他禁制或危险后,才将目光聚焦在那星枢与玉简之上。
“先看看玉简。”苏挽晴建议道。那星枢气息浩瀚,贸然接触恐有不测,而这玉简看起来更像是留给后来者的信息。
凌昭点头,走上前,小心翼翼地将那枚灰色玉简拿起。玉简触手冰凉,材质非金非玉,带着一种岁月的厚重感。他分出一缕神识,缓缓探入其中。
没有预想中的阻碍,神识轻松进入。大量的信息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入凌昭的脑海。这些信息并非功法秘籍,而是一段段断续的画面、声音与神念烙印,记录着此地建立的缘由与一段尘封的往事。
恍惚间,凌昭仿佛看到了数百年前的景象:
浩瀚星空下,一位身穿古朴星纹道袍、面容模糊却气息如渊似海的老者,以无上法力,摄来天外陨星之核,于此地开辟出这方隐秘石室。他亲手铭刻星辰符文,布置引星大阵,并将一块“子星枢”安置于此。
老者的神念烙印带着一种深沉的忧虑与决绝:“……幽冥复起,其势汹汹,欲染指此界星源……此地‘青桑’,乃远古星坠之痕,地脉隐蕴一丝微薄星髓,可为引子……设此‘微尘别府’,藏星枢于此,非我观星阁正统传人不可启……若后世弟子得入,当承吾志,护持星火,阻幽冥吞星之举……”
画面再转,是一些零散的片段。有观星阁弟子在此借助星枢修炼,接引星力;有修士在此推演星象,面色凝重地记录着幽冥宗的动向;最后一段清晰的影像,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外界阵法被强行攻破,鬼气森森,留守此地的几名观星阁弟子在绝望中启动了最终的自毁与隐匿程序,将别府彻底封存,以身殉道……影像至此戛然而止。
凌昭收回神识,久久不语,心中波澜起伏。从这些信息中,他得知了几个关键点:此地名为“微尘别府”,是观星阁前辈为应对幽冥宗、守护某种名为“星源”或“星髓”之物而设;青桑城地下,可能蕴含着什么与星辰相关的宝贵资源,引起了幽冥宗的觊觎;而幽冥宗的目的,似乎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宏大——吞星!
“原来如此……”凌昭将玉简中的信息简要告知苏挽晴,“幽冥宗在此布局,根本目的恐怕是为了抽取乃至吞噬此地可能存在的‘星髓’,用以完成他们某种可怕的图谋。这处别府,便是前辈留下,用于监视、对抗,并等待传人的据点。”
苏挽晴闻言,清冷的眼眸中也满是凝重。“吞星……好大的野心。看来我们与幽冥宗之间,已是不死不休之局。”
两人的目光再次投向那缓缓旋转的星枢。这既然是观星阁遗留的“子星枢”,其中必然蕴含着更多的信息,或许还有离开此地的方法,甚至……可能有后续的传承指引。
凌昭深吸一口气,走到石台前。他能感受到星枢对他体内星辰之力的隐隐召唤。他伸出手,并未直接触碰星枢本体,而是将手掌轻轻按在下方那布满符文的暗金石台上,同时运转《星辰变》功法,将精纯的星辰之力缓缓注入。
“嗡——”石台接收到同源的力量,顿时光芒大放,上面的星辰轨迹仿佛活了过来,开始缓缓流转。上方的星枢旋转速度陡然加快,垂落的星辉更加浓郁,并在凌昭面前凝聚成一幅清晰的光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