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部门提出的技术瓶颈,像一块坚硬的礁石,阻碍着“探索者2.0”这艘刚刚启航的船只。
动态环境加载的优化方案涉及底层引擎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程序组的负责人面露难色,反复强调着工时、风险和稳定性。
曲松十坐在会议室里,听着对方条分缕析的困难,心里那根弦绷得紧紧的。
她理解对方的顾虑,但“探索者2.0”的核心体验恰恰依赖于这个优化的实现。
单纯的妥协意味着方案价值的打折。
她没有急着反驳,而是更专注地倾听,手指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关键点。
等到对方陈述完毕,她才抬起眼,眼神清亮而坚定。
“王工,我完全理解您提到的风险和工时问题。”她开口,语气不卑不亢,“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不一定非要一次性重构底层逻辑。能否先划定一个较小的、封闭的测试场景,尝试采用渐进式加载和资源预判的混合方案?这样既能验证效果,控制风险,也能为后续可能的全面优化积累数据支持。”
她将之前与小组内部讨论的几个备选思路,结合程序组提出的具体困难,重新整合成了一条更具操作性的路径。
她没有执着于最初的“完美方案”,而是展现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务实态度。
程序部的王工愣了一下,推了推眼镜,看着白板上曲松十快速画出的简化流程框图,紧绷的脸色缓和了些许。
“这个思路……确实更稳妥一些。不过具体的实现细节和资源分配……”
“细节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临时的技术攻关小组,两边抽调人手,集中精力突破。”曲松十立刻接上,她看向一旁列会的李琰总监,“总监,您看这样是否可行?”
李琰一直沉默地听着,此刻微微颔首,一锤定音:“可以。就按松十说的方向,成立联合小组,优先保障测试场景的开发和验证。王工,你们部门抽调两名核心工程师参与,策划部这边由松十负责对接。我要每周看到进展报告。”
会议结束后,曲松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后背有些汗湿。
走出会议室时,程序部的王工走到她身边,语气比之前和缓了不少:“曲组长,后续的细节对接,直接找我下面的小林就行,我会交代他全力配合。”
“谢谢王工支持。”曲松十微笑着回应,心里明白,这小小的进展,是她用更专业的姿态和更具建设性的方案争取来的。
成长的磨盘,似乎又往前推动了一点点。
晚上回到家,比平时稍晚了一些。
打开门,温暖的灯光和食物香气扑面而来。
路回终已经回来了,正站在厨房里,看着灶台上的炖锅。
“姐姐,我回来了!”曲松十一边换鞋一边扬声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完成阶段性任务后的轻快。
“嗯。”路回终应了一声,转头看她,“排骨在炖,还需要一会儿。”
曲松十凑到厨房门口,看着路回终系着围裙、神情专注地看着火候的样子,心里那点因为工作带来的疲惫瞬间被熨帖平了。
她走过去,从身后轻轻环住路回终的腰,下巴搁在她肩上,看着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酱色汤汁。
“好香啊。”她深深吸了口气,像只依赖主人的小动物。
路回终身体放松下来,任由她抱着,手依旧稳稳地拿着锅铲,轻轻搅动了一下锅里的排骨。
“会议顺利吗?”她问,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问。
“嗯!”
曲松十用力点头,开始叽叽喳喳地讲述今天如何与程序部“斗智斗勇”,如何提出替代方案,如何争取到联合小组的支持。
她的语气带着点小小的得意,又有些卸下重担后的松弛。
路回终安静地听着,偶尔回应几声表示在听。她没有评价,也没有指导,只是在她说完后,说了一句:“处理得不错。”
每次听到路回终的表扬,哪怕回应简单,对曲松十而言也如同打鸡血一般,她的嘴角都快要扯不下来了。
吃饭的时候,曲松十胃口大开,连着吃了两碗饭,糖醋排骨更是吃了大半盘。
路回终看着她狼吞虎咽的样子,将自己面前没动过的那几块排骨也夹到了她碗里。
“姐姐,你也吃呀!”曲松十嘴里含着饭,含糊不清地说。
“我最近晚上吃不多。”路回终语气平静,拿起纸巾擦了擦嘴角,“看你吃比较有食欲。”
曲松十眨眨眼,咽下嘴里的食物,忽然笑了:“路总,你这是拿我当下饭榨菜呢?”
路回终眉梢微动,看着她狡黠的笑容,眼底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无奈,却配合地回了一句:“嗯,效果不错。”
曲松十笑得更开心了。
她发现,关系稳定后的路回终,虽然大部分时间依旧是那个冷静自持的路总,但偶尔也会流露出这种带着点冷幽默的配合,这种细微的变化,让她倍感甜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