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过灌溉渠的声音,是苏城重建以来最动听的晨曲。当洛城的水顺着清淤后的渠道漫进老稻田时,张大爷扔下手头的铁锹,赤着脚踩进刚翻耕的泥土里。浑浊的泥水没过脚踝,带着土壤特有的腥气,他却像摸到了宝贝,弯腰掬起一捧水,看着水珠从指缝漏回田里,眼里的光比朝阳还亮:“这水甜,跟灾前的河水一个味儿!”
陈砚站在田埂上,看着队员们用新式播种机把稻种撒进田里。银色的机器在褐色的田垄间穿梭,种子落入泥土的瞬间,林晚秋的战术终端弹出新的生态数据:“土壤湿度达标,微生物活性提升20%,稻种发芽率预计能到95%以上!”她侧头看向陈砚,指尖在屏幕上划过那片稻田的预测模型,“舟山基地刚发消息,他们培育的耐贫瘠稻种,比普通品种早熟十天,今年夏天我们说不定能提前尝新。”
不远处的修配店工地上,传来锤子敲打的清脆声响。阿玲正踩着梯子,把一块打磨好的木板钉在门框上。木板上没有刷漆,只用电烙铁烙了四个字——“阿凯修配”,字体边缘还绕着一圈细小的樱花纹。“队长,你看这样行不行?”她回头喊,手里的烙铁还冒着白烟,“等樱花树活了,枝叶能垂到门檐上,到时候站在门口就能摸到花瓣。”
陈砚刚要应声,通讯器突然震动起来,是江城小队发来的实时画面。屏幕里,队员们正围着一片果树忙碌,满树的花苞缀在枝头,粉白相间,像落了一层雪。“我们给果树施了舟山的生态肥,有三棵苹果树已经开始坐果了!”通讯器里的声音带着雀跃,镜头扫过果树下的木牌,上面写着每棵树的品种和预计挂果时间,“下个月我们就把果苗运一部分到苏城,种在老稻田旁边,秋天就能有苹果吃!”
挂了通讯,陈砚注意到田埂边多了几个陌生的身影——是从邻市转移来的居民,手里拎着简单的行李,正怯生生地看着忙碌的人群。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攥着妈妈的衣角,盯着阿玲门框上的樱花纹,小声问:“妈妈,那是什么树?会开花吗?”
阿玲听见了,从梯子上下来,蹲到小女孩面前,从帆布包里掏出那半块樱花瓷砖:“这是樱花树,明年春天会开好多好多花,到时候姐姐带你在树下捡花瓣好不好?”她顿了顿,又补充道,“等修配店开张了,你要是有坏掉的玩具,姐姐还能帮你修好。”
小女孩的眼睛亮了,伸手轻轻摸了摸瓷砖上的纹路。她的妈妈则看着翻耕的稻田,眼眶微微发红:“我们还以为,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田了……”
“会好起来的。”陈砚走过去,指了指远处正在搭建的临时住房,“那边的房子下周就能住人,田里种着稻子,旁边还要种果树,以后你们就能在这里安家了。”他想起老周的话,“有家回,有饭吃”,原来这六个字,需要这么多人一起努力,才能慢慢实现。
傍晚的时候,临时食堂飘出了饭菜香。今天的汤里加了新收的压缩蔬菜,还煮了从舟山运来的干贝,味道比往常鲜了不少。队员们和居民围坐在露天的桌子旁,张大爷端着碗,跟旁边的年轻人讲以前种稻子的诀窍;阿玲拿着阿凯的旧扳手,教几个孩子怎么拧螺丝;小女孩则坐在樱花树苗旁,把捡来的小石子摆成樱花的形状。
陈砚端着碗,走到高处的断壁上。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老城区的废墟在暮色里渐渐柔和,灌溉渠里的水泛着金光,稻田里的种子在土里悄悄扎根,阿玲的修配店亮着灯,灯光透过未装玻璃的窗框,在地上投出温暖的光斑。
他掏出战术终端,更新了今天的记录:“第十四个净化日,水回了,种撒了,有人来安家了。老周,阿凯,你们看,春天真的在来的路上了。”
终端屏幕的光映着他的脸,风里传来远处孩子的笑声,还有稻田里水流的声音。陈砚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来,更多的种子发芽,更多的房子建起来。或许明年春天,当樱花树开花的时候,苏城的废墟就会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长满庄稼的田地,飘着花香的街道,和人们脸上真正放松的笑容。
他低头看了看掌心的樱花瓷砖,瓷砖上的釉色在夕阳下泛着微光,像是把一整个春天,都藏在了这半块小小的瓷片里。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