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掏出手机,展示父亲刚发来的照片——泛黄的档案纸上记录着当年边境测量的详细数据,父亲苍劲有力的笔迹注明:用天文观测复核罗盘,误差0.05度,俄方认可。
工程师的武器不只是新技术,周远说,有时候,最古老的工具反而最有说服力。
项目进展到半年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热带风暴袭击了工地。周远指挥团队紧急加固临时设施,但还是损失了不少设备。最让他心痛的是,那个老罗盘在保护测量数据时被掉落的支架砸中,玻璃表盖碎裂,指针弯曲。
能修好吗?周远小心翼翼地将受损的罗盘交给仪器维修师。
老师傅检查后摇头:零件太老了,除非回原厂...但这是六十年代的东西,厂子早没了。
周远没告诉父亲这件事。但父子连心,下一次视频时,父亲突然问:罗盘...坏了?
周远只得承认。令他意外的是,父亲没有表现出失望,而是让母亲从书柜深处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
图纸...父亲说,修...它。
信封里是一套手绘的罗盘结构图,每个零件都有详细尺寸和材质说明。图纸右下角写着1965年3月,上海仪器厂,周铁生制——这是父亲年轻时的笔迹!
爸,这是您画的?
父亲点头,眼中闪着自豪的光:实习...作业...
周远立刻联系了吉隆坡最好的精密仪器工作室。凭借父亲五十多年前绘制的图纸,老师傅们成功复制了损坏的零件。两周后,修复一新的罗盘回到了周远手中。他特意做了严格校准——指针依然精准地指向北方。
项目接近尾声时,周远收到调令——他将负责肯尼亚蒙内铁路的延伸段工程。收拾行李时,他做了一个决定:将修复好的罗盘寄回给父亲,同时附上马来西亚铁路的第一枚道钉。
物归原主,他在附信中写道,感谢您教会我,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真正的工程师永远需要内心的罗盘。
寄出包裹后,周远有些怅然若失。十年了,这个罗盘陪伴他走过国内外十几个项目,就像父亲的无声陪伴。现在他不得不依靠现代仪器了。
然而,就在出发前往肯尼亚的前一天,周远收到了一个快递包裹。拆开后,他惊讶地发现是那个黄铜罗盘,但表盘下方多了一个小铭牌:给周远,1991-永远。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他将罗盘平放时,指针没有指向惯常的西北方向,而是微微偏向西南——正好对着肯尼亚的方位!
包裹里还有父亲的一张小纸条:我...调整了...平衡针...现在它...指向你。
周远将罗盘贴在胸前,感受着金属传来的微凉。这一刻,他仿佛看到父亲伏案调整罗盘的背影——那双曾经绘制过无数蓝图的手,即使在中风后依然精准地完成了这项精细工作。
在肯尼亚的第一晚,周远将罗盘放在临时办公室的窗台上。月光下,指针坚定地指向东北方向——那里是马来西亚,是父亲所在的家乡,是所有中国工程师出发的地方。
这枚永不偏移的罗盘,就像工程人代代相传的精神,无论身在何处,永远指向初心与责任。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