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之塔328米高的观景平台上,周远紧握对讲机,指节发白。
再说一遍?东南角幕墙怎么了?
36层C区单元式玻璃内爆,需要立即更换!对讲机里的声音伴随着呼呼的风声,但苏工她...她在吊篮里动不了了...
周远太阳穴突突直跳。幕墙玻璃在强风天气下内爆并不罕见,但苏晴——那位以严苛着称的幕墙工程师——竟然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我马上下来。他按下电梯按钮,思绪回到一小时前。
那时他正在办公室审核竣工资料,苏晴敲门进来,黑色西装套裙,马尾辫一丝不苟,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常。
周总工,东南角幕墙的验收数据有问题。她将一叠文件拍在桌上,密封胶厚度普遍不足0.5毫米。
周远当时就火了:苏工,0.5毫米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项目已经延期三次了,今天必须竣工!
允许误差不等于最佳实践。苏晴的声音像她的高跟鞋一样干脆,328米的高度,每个细节都关乎安全。
两人不欢而散。没想到半小时后,她反映的问题真的引发了事故。
电梯降到36层,周远快步走向事故点。透过落地窗,他看到外面的吊篮在强风中摇晃,苏晴蜷缩在角落,安全绳系在腰间,但整个人明显处于僵直状态。工人们束手无策地围在窗前。
怎么回事?周远质问现场负责人。
苏工拆卸玻璃时突然就这样了...我们想拉回吊篮,但卡扣被碎玻璃卡住了。
周远望向窗外。暮色已至,城市华灯初上,高空风速达到15米/秒。吊篮像片树叶般摇摆,随时可能撞向幕墙。更糟的是,内爆的玻璃虽然大部分已被拆除,但边缘仍有尖锐残片,随时可能坠落。
准备另一个吊篮,我上去。周远脱下西装外套。
太危险了!安全主管阻拦,等风速降下来...
周远指向窗外,你知道一片玻璃从这高度掉下去会砸穿什么吗?
没人敢回答。周远已经系上安全带,踏入摇摇欲坠的吊篮。当升降机将他送出窗外时,胃部一阵紧缩——尽管参与过多个超高层项目,他仍然不习惯这种毫无遮蔽的高度。
强风立刻给了他下马威。吊篮剧烈晃动,周远不得不抓紧护栏才能站稳。随着高度下降,他看清了苏晴的状况——这位平日一丝不苟的工程师脸色惨白,双手死死抓着吊篮边缘,眼镜歪在一边,完全不见办公室里的强势。
苏晴!周远大喊,声音被风吹散。
靠近后,他冒险将两个吊篮用安全绳固定在一起。金属碰撞声中,苏晴终于抬起头,嘴唇颤抖着说了什么。
周远凑近才听清:...对不起...
先解决问题!他指向那块残留的碎玻璃,告诉我怎么安全拆除它。
专业素养战胜了恐惧。苏晴深吸一口气,指向玻璃边缘:先...先拆左下角固定点...用吸盘...
在苏晴的指导下,周远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奇怪的是,尽管恐高症发作,苏晴的技术判断依然精准到毫米级。当她颤抖的手指指向某个特定位置时,周远知道那里一定是关键受力点。
现在向右平移5厘米...苏晴的声音渐渐稳定,对,就是那里,松开卡扣...
随着一声,最后一块碎玻璃被安全取下。周远刚松口气,一阵突如其来的强风让两个吊篮猛地撞向幕墙!
抓紧!他本能地扑向苏晴,用身体护住她。吊篮狠狠撞在钢结构上,震得人牙齿发颤。万幸的是,安全绳承受住了冲击。
当晃动稍减,周远发现自己以一种极其尴尬的姿势压在苏晴身上。两人近得能数清对方的睫毛。更糟的是,他的手正按在某个柔软的部位。
抱歉!他慌忙起身,却因吊篮倾斜再次跌倒。
苏晴突然笑了,尽管脸色仍然苍白:周总工,没想到您这么...传统。她调整了下眼镜,在工程师眼里,人体不过是206块骨头和600多块肌肉的组合体。
这句专业到冷血的调侃让气氛缓和下来。周远注意到苏晴的手不再发抖,呼吸也平稳了许多。
你的恐高症...
从入行就有。苏晴坦然承认,但您知道吗?中国三分之一的超高层幕墙工程都有我的签名。
这出乎意料的坦白让周远哑然。他想起云端之塔幕墙验收时,苏晴曾连续三天亲自检查每一块玻璃的安装精度。当时他只道是苛刻,现在才明白那是何等的职业坚持。
对讲机响起,地面报告风速暂时降低,可以尝试返回。但就在他们准备操作时,苏晴突然指向下方:等等!36层B区玻璃有异常变形!
周远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发现几块玻璃在风压下呈现不正常的弧度。普通人根本注意不到的细节,在这位幕墙专家眼中却如同红灯闪烁。
必须立即加固,苏晴已经完全进入专业状态,否则连锁反应可能导致更大面积破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