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透露材料的具体成分吗?麦克追问。
周远微笑回应:就像可口可乐的配方,这是我们的商业秘密。
全场响起会意的笑声和掌声。发布会后,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这一融合历史与创新的设计。《人民日报》标题是长征精神铸就现代虹桥;《科技日报》则聚焦传统智慧激发工程创新。
当天下午,一个意外访客来到工地——王建军带着十几位红军后代,手捧一面锦旗,上书铭记历史,筑梦未来。
周总,我们从新闻上看到了您用祖父那代人的方法建桥...王建军激动地说,这些是当年渡江红军的后人,我们特意来致谢!
周远连忙将众人请进会议室。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握住周远的手:我父亲是工兵连战士,亲手编的篾索。他生前常说,红军不怕死,就怕后人忘了那股精神...
不会忘。周远郑重承诺,等大桥通车,我们会在桥头立碑,讲述这段历史。
来访者们参观了工地,与建设者们合影留念。临走时,王建军悄悄塞给周远一个布包:这是祖父留下的,也许对你们有帮助。
布包里是一段已经发黑的旧篾索,保存完好,绳结处还留着当年加固的痕迹。周远如获至宝,立即组织材料团队研究这种传统工艺的精妙之处。
国际专家团离开的前夜,中村独自找到周远,神情有些尴尬:周先生,关于实验室的事...我向您道歉。
周远不动声色:什么事?
我的助手...太过冒进了。中村低头,日本在碳纤维领域落后于中国,他太想获取信息...
科学无国界,但技术有专利。周远平静地说,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发展成果,但必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中村沉默良久,突然深深鞠躬:受教了。佐藤教授常说,中国工程师既有技术自信,又有文化底蕴,今天我终于明白了。
送走专家团后,工地恢复了日常节奏。主塔以每天两米的速度攀升,渐渐接近设计的300米高度。苏颖的桥梁家庭系统也开始试运行,工地幼儿园里,五个孩子成为第一批受益者。
一个周末的傍晚,周远抱着小周乔,和苏颖一起散步到附近的虎跳石。夕阳将北盘江染成金色,远处的大桥工地灯火通明,焊花如星辰般闪烁。
看,乔乔,那是爸爸建的桥。周远指着远方的钢铁巨构,等你长大了,爸爸带你来这里,告诉你红军爷爷们的故事...
小家伙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似乎对那闪烁的灯光很感兴趣。苏颖靠在丈夫肩头,轻声道:有时候想想真神奇——八十年前,红军在这里为生存而战;八十年后,我们在这里建桥造福百姓。
历史就是这样延续的。周远搂紧妻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夜幕完全降临,三人慢慢走回工地。主塔上的施工灯将钢结构的影子投在崖壁上,如同一幅动态的剪影画。那影子时而像攀越雪山的红军队伍,时而像正在崛起的现代桥梁,最终融为一体,分不清哪是历史,哪是当下。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