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负责的盾构维保课同样火爆。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带来一堆从盾构机上拆下的、磨损程度不同的刀具和密封件。“大家看,这把滚刀,刀圈偏磨了1.5毫米。在均质岩层可能还能凑合,但在长沙这种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偏磨的刀具就像瘸腿的马,不仅跑不快,还容易把盾构机带偏,引发姿态失控!怎么早发现?听声音!看渣土形态!”他播放了一段不同磨损状态下刀具切削的音频对比和对应的渣土样本图片。工人们听得全神贯注,这些知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操作安全和设备效率。
夜校像一块磁石,不仅吸引了工人,连一些分包队伍的技术员和管理者也悄悄来听课。工地沉闷压抑的气氛,因为知识的流动和技能的提升,悄然发生着变化。
然而,技术的难题并未因夜校的开办而减少。基坑边坡在微型钢管桩和锚索的加固下暂时稳定,但持续的降雨让地下降水效果大打折扣。盾构始发在即,但始发井端头加固区域——采用常规 **三轴搅拌桩加固** 的土体,强度检测结果却令人忧心。
“周总,搅拌桩取芯强度普遍只有设计值的60%!”试验室主任拿着报告,愁眉不展,“这种高含水量膨胀土,常规水泥掺量下,水化反应被严重抑制,胶结效果很差!”
周远看着取出的芯样,灰白色的水泥浆与红粘土如同劣质的夹心饼干,一掰就开,断面潮湿。“常规水泥不行,需要能‘驯服’蒙脱石的东西。”他沉吟着,脑中飞快闪过几种材料。
“试试 **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AAS)** !”他忽然说道,“矿渣微粉在强碱激发下生成的水化产物,对粘土矿物(尤其是蒙脱石)有特殊的‘键合’作用,能有效抑制其膨胀性,并形成更致密的网状结构!”他立刻调出手机里存储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实验数据。
“另外,”他补充道,“掺入 **纳米氧化硅(nano-SiO?)** 和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纳米氧化硅填充微孔隙,加速水化;减水剂大幅降低水灰比,提高密实度!双管齐下!”
新的配方和工艺被紧急部署。试验桩连夜施工,取芯养护。三天后,当试验室传来新芯样强度达到设计值120%、且泡水48小时无软化迹象的消息时,技术团队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
周远看着那块坚硬致密、红灰交融的新芯样,脸上却没有太多喜悦。他望向窗外依旧阴沉的天空,又低头看了看桌上那份最新的气象预报——未来一周,长沙将迎来今年最强持续性暴雨过程。
基坑刚刚稳住,端头加固取得突破,但更大的暴雨即将来袭。而盾构始发井,就像一张即将拉开的弓,箭在弦上,却面临着洪水滔天的威胁。周远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湘江的怒涛,长沙的雨季,以及这泥泞之下复杂的人心,都在等待着这位老工程师,去迎接一场更为艰难的跋涉。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