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终于到齐了,宋剑飞和于学敏立刻决定,将自己的队伍整编成两个支队(团),采用三三制的编制。
这样的编制既能保证每个单位的战斗力,又能在战斗中灵活调配兵力。
在武器配备方面,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挺捷克轻机枪,这种机枪轻便灵活,火力凶猛,非常适合近距离作战。
每个排则配备了一挺重机枪,为重火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连一级的火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不仅配备了一个机枪班,其中包括一门反坦克炮和两挺重机枪,还有专门的弹药运输手,确保了战斗中的持续火力输出。
团一级则配备了一个机炮连,作为加强火力使用。
全纵队设置一个特战大队五十人,一个侦查连五十人,一人一杆带瞄准镜的狙击枪,一个盒子炮作为支援火力,所有的人都要求按照司令的习惯,配备一把锋利的杀猪刀。
然而,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火炮。
不过,宋剑飞和于学敏并没有气馁,因为他们知道,徐州会战即将开始。
火炮肯定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就在这时,一个好消息传来,他们在市场上订购的军装也到位了。这让宋剑飞和于学敏兴奋不已,毕竟一支正规的军队离不开统一的军装。
不过,当他们看到军装的颜色时,却有些失望。由于这个年代新鲜的染色剂价格昂贵,堪比黄金,所以他们得到的军装并不是他们期望的藏绿色,而是黑色的。
宋剑飞不禁想起了德国党卫军骷髅师,那令人畏惧的黑色军装,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将就着用了。
毕竟,黑色虽然不是最理想的颜色,但却是最容易得到的颜色。
不过这种款式的军装一穿上战士们的身上,整个军队就彻底的焕发出了从来没有的精气神,让士气无形中提高了一大截。
特战队和侦查连的迷彩伪装服也终于到货了,那是一种据说不惜重金采购而来的绿色,这种颜色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而服装上那刻意裁剪加上去的伪装网和布条,被战士们亲切的称呼行走的草堆,能让战士们在战场上消失不见。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艰苦训练,侦查连和特战队的战士们都已经脱胎换骨。虽然在整体的战术技能上还略有瑕疵和不足,但中日台儿庄战役的枪声已经打响,时间紧迫,已经来不及再进行更多的训练了。
宋剑飞决定带领部队,奔赴战场,参加藤县保卫战,正式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
迷信的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还杀了三只鸡作为祭品。
不杀三只不行啊,兄弟大牛一个人就能造两只,那自己连汤都喝不上了。
召集全军,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以沉稳而坚定的声音对所有的官兵宣布:“兄弟们,俗话说得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加入我抗日锄奸纵队,目的究竟是什么?”
话音未落,所有的官兵们立刻举起了手中的武器,齐声高呼:“抗日除奸!抗日除奸!”
这激昂的呼喊声响彻云霄,表达了战士们对抗日事业的坚定决心。
宋剑飞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不错,抗日只争朝夕,我们不能因为自身实力弱小就就一味的缩在山中。即使实力不如敌人,我们也要勇敢地去战斗。只有在不断的战斗中,我们才能彰显自己的名声,实现我们的目标,并且不断地壮大自己!
现在,徐州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藤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完美必须出击参战。”
所有的官兵都亢奋的大吼:“抗日杀敌,坑日杀敌,战,战,战。”
“我决定,留下一支队三营镇守我们的根据地,其他全体将士则随我一同出征藤县,参加这场至关重要的藤县保卫战。”
宋剑飞的话音刚落,突然间,一个响亮而坚定大声道:“报告,我分队。”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一支队三营营长赵大海身上,只见他跨步而出,梗着脖子,毫不退缩地直视着宋剑飞,高声喊道:“我反对!”
宋剑飞不禁眉头一皱,凝视着赵大海,问道:“你反对什么?”
赵大海毫不示弱,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为什么要留下我三营,而不是其他的营?为什么不让我们参战?难道司令认为我怕死吗,我三营的兄弟都是怕死鬼吗?”
面对赵大海的质问,宋剑飞感觉非常欣慰,耐心地解释道:“因为这里是我们无论胜败的最终归路,是我们的根基所在。我了解你,知道你这个人做事严谨仔细,有足够的能力看守好咱们大家的家。”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会感到无比的荣耀。
然而,对于赵大海来说,这份信任却变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憋屈。他瞪大了眼睛,激动地说道:“既然司令已经认为我做事严谨仔细,那本人认为,我将这种性格发扬在战场上,更能发挥我的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