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团的车拐过山路最后一道弯,彻底消失在橘红色的夕阳里。
周聿下意识摸出手机按亮,屏幕上的日历提醒像根细针,轻轻扎了下 —— 他原定周末两天的假期,昨天就该结束,为了帮着归置炒茶工具、跟老村长敲定步道初步草图,悄悄多留了一天。
口袋里的工作手机突然震动,团队的消息带着不容耽搁的急迫:“谈判资料已汇总,明早九点会议室集合,对方团队昨晚抵省,反复强调希望优先对接核心条款。”
沈清姿瞥见他指尖微顿,顺着他的目光扫过手机屏幕,悄悄蹭了蹭他握着小瓷罐的手背 —— 罐里还剩半罐今早刚揉的茶芽,翠绿的芽尖裹着云岭的潮气。
“该回去了吧?” 她没说 “舍不得”,只从口袋里摸出张叠得整齐的画纸,是亲子团里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画的:戴眼镜的叔叔蹲在灶台边炒茶,沈阿姨站在旁边递竹篮,背景是连片的茶树,涂得满是鲜亮的绿。“这张你带着,” 她把画塞进他公文包内侧,“想云岭了就看看,孩子说‘叔叔炒的茶最香’。”
周聿反手攥住她的手,指腹碾过她掌心的薄茧 —— 那是这几天揉茶、搬竹凳、帮茶农搭临时茶棚磨出来的。
“明天天不亮就走,” 他声音放得很轻,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愧疚,“冬令营的事别硬扛,对接学校的课程表、步道的坡度调整,哪怕是刘婶绣茶宠缺丝线,拿不准就给我打电话,我这边再忙也能帮你捋捋。”
沈清姿仰头看他,夕阳把他的侧脸描得柔和,连镜框边缘都镀了层暖光。
她想起这两天他的忙碌:夜里趴在民宿桌案上查 “亲子自然教育” 资料,笔记本空白处画满小茶芽;白天帮着编茶篮、改流程表,连茶农修步道的坡度都要反复校准。看着他眼底淡淡的红血丝,她伸手帮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领:“你也别熬太晚,谈判再急,也得记得吃早饭。李婶蒸的玉米饼,我给你装了两袋,热一热就能吃。”
夜里李婶和老村长特意绕到民宿,把周聿的行李塞得满满当当。
李婶用油纸包了两罐新炒的冬茶,又往保温袋里塞了袋红薯干,最后把刚蒸好的玉米饼裹得严严实实:“路上别总吃便利店的冷面包,这个顶饿,还带着家里的味儿。” 老村长则把画着步道坡度的草图折了三层,塞进他外套内兜,反复叮嘱:“茶农们说按你画的 15 度修,要是他们拿不准分寸,你视频里帮着瞅一眼就行,别耽误你在北京的正事。”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亮,雾气还裹着茶园没散。
周聿提着行李往镇上走,沈清姿送他到路口,手里攥着个用棉线系着的小茶宠 —— 是刘婶连夜绣的,翠绿的茶芽瓣上绣了个小小的 “周” 字,针脚不算精致,却透着股热乎气。“挂在公文包上吧,” 她把茶宠递过去,指尖不小心碰到他手腕,又飞快收回来,像碰着了滚烫的炒茶锅,“谈判累了就看一眼,当歇会儿了。”
周聿把茶宠挂在包带最显眼的地方,站在原地深深的看了她几眼—— 没敢多停留,怕自己再舍不得挪脚。“等我忙完这轮谈判,就回来看你。” 他上车前又回头,看见沈清姿还站在路口,手里挥着他前几天落在茶园的草编帽,风把她的衣角吹得飘起来,像株在晨雾里轻轻晃的茶树。
省城的清晨带着深秋的凉意,周聿刚走进会议室,就被团队围上来递资料。
谈判桌前,对方代表推来一份补充条款,语气带着试探:“关于合作资源倾斜,我们更倾向优先保障城市文旅项目,乡村板块的投入…… 毕竟风险系数相对高些。”
周聿指尖敲了敲桌面,目光落在手机壁纸上 —— 那是他上车前拍的沈清姿,她挥着草帽站在晨雾里,身后是连片的茶园。
他忽然想起这两天在云岭的光景:孩子们举着小茶篮欢呼的样子,茶农们围着步道草图讨论的认真,还有沈清姿揉茶时专注的眼神。哪里是 “高风险”,明明是藏着暖的潜力。
他把提前打印好的云岭冬令营规划图推过去:“其实乡村文旅有独特的吸引力,您看 ——” 图上是孩子们采茶、绣茶宠的照片,还有他补画的步道小平台,“上周刚接待完一批亲子游客,反馈特别好。要是能把这类项目纳入合作,既能丰富产品线,也能帮乡村做点实事。”
对方代表翻图的指尖顿在孩子们举着茶篮的照片上,眼里多了几分兴趣。
午休时,周聿躲在茶水间给沈清姿发消息,刚敲了 “谈判比预想顺利”,就收到她发来的视频请求。
屏幕里立刻跳出云岭的晨光,沈清姿站在茶园边,身后几个茶农正扛着铁锹往步道方向走。“你看,” 她把手机镜头转过去,画面里能看到地上的石灰线,沿着他画的坡度延伸,“茶农们说按你标的线修,准没错,刚才还念叨‘周同志懂行’。” 镜头晃了晃,拍到坐在廊下的刘婶,竹筐里的丝线只剩两卷浅绿,“就是刘婶绣茶宠的线不够了,我跟镇上供销社说了,他们说明天才能送过来,怕赶不上给冬令营备的茶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