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的冬樱开得最盛时,周聿回来了。
他没提前说具体时间,只在出发前发了条消息:“今天回省城,转车去云岭,估计傍晚到。”
沈清姿看到消息时,正在合作社的厨房忙活 —— 砂锅里炖着腊排骨汤,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是按李婶教的方子做的,放了姜片去腥味,还加了把云岭特有的干笋,汤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香得勾人。
“清姿,你这汤炖得够火候啊!” 李婶拎着竹篮进来送菜,鼻尖嗅了嗅,“周聿那孩子有口福,刚好赶上热乎的。” 沈清姿笑了笑,掀开锅盖搅了搅,汤里的排骨炖得软烂,轻轻一碰就脱骨:“他说想吃,就提前炖上了。” 说话时,耳尖悄悄热了,手里的汤勺都跟着晃了晃。
她提前把冬樱花瓣书签找出来,夹在周聿帮她装订的那本 “云岭观察笔记” 里,放在办公室的桌角。又去河口村后山摘了束开得最艳的冬樱,插进粗陶花瓶里,摆在窗台 —— 阳光透过花瓣,在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
傍晚时分,村口传来汽车的鸣笛声。沈清姿往坡下跑,远远就看见周聿从车上下来,穿着件浅咖色外套,手里拎着两个大袋子,头发比视频里整齐些,眼底的倦意散了大半,只剩清晰的笑意。他刚站稳,目光就穿过人群落在她身上,像磁石遇着铁,再也挪不开。
“清姿。” 他快步迎上来,声音里带着点旅途的沙哑,却依旧温和。走近了才发现,他眼下还有淡淡的青黑,想必是磋商结束后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就赶着往云岭来。
“一路累了吧?” 沈清姿接过他手里的一个袋子,触手温热,里面是用保温盒装好的北京烤鸭,“你还带这个来?” 周聿笑了笑,另一只手拎着的袋子里是厚厚的文件:“你之前提过没吃过正宗的,顺便带了。这些是国际旅游平台的资料,连夜整理的,咱们正好一起看看。”
两人往合作社走,路边的冬樱开得如火如荼,粉白的花瓣被风一吹,轻轻落在周聿的肩头。沈清姿下意识伸手,替他拂去花瓣,指尖碰到他外套的布料,两人都顿了顿,空气里飘着樱花的甜香,还有几分说不清的温柔。
“你看,” 沈清姿指着后山的樱林,“比你上次视频里看到的更盛了,老乡们都说,今年的冬樱是因为去年雨水足,才开得这么好。” 周聿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漫山的粉白连成一片,像云落在山间:“确实好看,比照片里惊艳多了。” 他转头看她,阳光落在她的发梢,沾着点细碎的樱花瓣,眼底的笑意更浓了,“比樱花还好看。”
沈清姿的脸瞬间热了,连忙转头往前走:“汤快凉了,咱们赶紧回去吧。” 周聿看着她匆匆的背影,嘴角弯起个浅弧,快步跟了上去。
办公室里,粗陶花瓶里的冬樱开得正艳,砂锅还在小火上温着。
沈清姿给周聿倒了杯热茶,递给他那本夹着书签的笔记:“给你的,花瓣书签,你之前说想要。” 周聿翻开笔记,书签是用透明塑封包着的,上面的冬樱花瓣还带着淡淡的粉色,边缘压得平整,显然是精心处理过的。他指尖摩挲着书签,又翻到自己之前写的 “茶苗防冻小贴士”,旁边有沈清姿画的小勾,还有一行小字批注:“已落实,保温膜效果很好。”
“谢谢。” 他抬头看她,眼里满是珍视,“我会好好收着。”
晚饭就在办公室的小桌上吃。腊排骨汤、北京烤鸭,还有李婶送来的炒青菜和玉米饼。
周聿喝了口汤,眼睛立刻亮了:“好喝!比上次在合作社喝的还香。” 沈清姿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忍不住笑:“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说着,夹了块排骨放进他碗里,“多喝点汤,补补身子。”
周聿乖乖应着,一边吃一边跟她聊国际旅游平台的事:“那个外商朋友很看好云岭的茶旅,说可以帮我们对接欧洲的小众旅游团,主打‘有机茶体验 + 乡村慢生活’,不过需要我们完善下住宿配套,比如在樱林旁加几间民宿,保留彝族特色,又要干净舒适。” 他从袋子里拿出资料,指着上面的民宿设计图,“我找设计师初步画了下,你看看合不合适。”
沈清姿凑过去看,图纸上的民宿是木质结构,屋顶盖着青瓦,窗外种着茶树,还有个小小的露台,刚好能看到樱林。“太合适了!” 她眼睛亮了,“老乡们之前就说想搞民宿,就是没头绪,你这图纸正好解决了问题。” 她指着图纸上的露台,“这里可以摆张桌子,客人早上能喝着茶看晨雾,晚上能看星星。”
周聿点头,顺着她的话补充:“我还联系了之前帮我们做有机认证的机构,他们可以帮民宿做‘生态住宿’认证,这样更吸引国外游客。” 两人头挨着头,对着图纸讨论得热烈,偶尔指尖碰到一起,又悄悄分开,心里却像揣了块暖玉,温温的。
吃到一半,老村长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拎着罐自酿的米酒:“周聿来了?尝尝咱云岭的米酒,解解乏。” 周聿连忙起身接过,给老村长倒了杯:“谢谢村长,这次还要麻烦老乡们,民宿的事得靠大家一起出力。” 老村长笑着摆手:“都是为了云岭好!你和清姿这么上心,我们肯定跟着干。” 他看了看两人凑在一起看图纸的样子,眼底带着笑意,喝了口酒就起身告辞:“不打扰你们谈事,我先回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