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梧桐叶落了满地,像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日子如潺潺溪流,在向家悄然的变化里悠悠淌过。
向牧尘在父母那逐渐浓厚的关注中,恰似久旱后逢甘露的嫩苗,不再仅仅满足于角落的安静,开始试探着舒展自己的枝叶。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向牧晨这个曾经独占所有宠爱的“小太阳”,如今却成了哥哥最忠实的小尾巴,那份深厚的依赖与日俱增。
某个周六的清晨,家属区的公告栏前围了不少人。一张崭新的彩色海报格外醒目——“向阳家属区首届少儿知识竞赛”!一等奖的奖品图示,是一套装帧精美的《儿童百科绘本》,色彩斑斓的封面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
向牧尘被奶奶牵着路过时,脚步像被钉住了。他松开了奶奶的手,小小的身子挤进人群前面,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套绘本,黑亮的眼珠里映着海报的色彩,仿佛整个世界就剩下了那套书。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蜷缩起来,紧紧攥住了自己的衣角,连呼吸都放轻了。
晚上,饭桌上的气氛因为向牧尘一句罕见的话而凝滞了片刻。
“爸、妈,”他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区里……有个知识小比拼。赢了,能得一套百科绘本。”他说完,就低下头,用筷子无意识地拨弄着碗里的米饭,像是在等待一个审判。
向志学愣了一下,和张秀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才放下筷子,语气温和地问:“牧尘,你想参加?”
向牧尘轻轻“嗯”了一声,头垂得更低了,耳根微微发红,声音也更小了:“就是……有些地方,我还不太明白。”这几乎是他第一次明确地表达自己在“知识”上的欠缺和渴望。
“哥哥要去比赛!我也要去!给哥哥加油!”向牧晨立刻挥舞着勺子嚷嚷起来,米饭粒都溅到了桌上,瞬间打破了刚才那点微妙的紧张。
一直默默观察的向奶奶这时放下了碗,用粗糙却温暖的手掌摸了摸向牧尘的头,语气笃定地说:“咱家牧尘想学,这是天大的好事。别怕,从明儿起,奶奶天天教你认新字。那套书,准是我大孙子的。”
她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向牧尘忐忑的心瞬间安定了不少,他抬起头,看向奶奶,眼睛里重新聚起了光。
从第二天起,清晨的向家便多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天刚蒙蒙亮,向牧尘就已经坐在窗边的小板凳上,就着晨光翻看那些已经卷边的识字卡片。向牧晨醒来后,总会光着脚丫,抱着自己的小枕头,迷迷瞪瞪地挤到哥哥身边,把小脑袋靠在哥哥肩膀上,奶声奶气地问:“哥,你今天又学啥了?”
“牧晨,你看,这是‘雨’字,像不像天上掉下来的小雨点?”向牧尘指着卡片,耐心地解释。
向牧晨似懂非懂地点头,也拿起一张卡片,学着哥哥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念”起来,那认真的小模样,逗得刚起床的张秀忍不住发笑。
然而,理解抽象的常识对年幼的向牧尘来说并非易事。当他在为“为什么会有四季”这个问题绞尽脑汁时,小眉头紧紧皱在一起,仿佛遇到了天大的难题。
“哥哥,你不会吗?”向牧晨敏锐地察觉到哥哥的困扰,立刻化身小通讯员,趿拉着拖鞋“噔噔噔”跑到厨房,扯着张秀的围裙,“妈妈!妈妈!哥哥被难题困住啦!你快去救他!”
张秀正在准备午饭,听到小儿子的“求救”,擦了擦手走出来。她第一次没有因为被打扰而显出不耐烦,而是蹲在向牧尘面前,接过他手中那张画着春夏秋冬的卡片,声音是自己都未察觉的温柔:“哪里不明白?告诉妈妈。”
她看着大儿子困惑又渴望的眼神,心头一软,顺手拿起手边的蔬菜:“你看,就像这黄瓜,是夏天吃的;这白菜,是冬天长的。天气冷了,就是秋天、冬天,天气热了,就是春天、夏天……”
她用最生活化的例子,一点点拆解着那个对孩童来说过于庞大的概念。向牧尘依偎在妈妈身边,专注地听着,眼睛随着妈妈的讲解一点点亮了起来,仿佛有星星落了进去。
傍晚,向奶奶兑现了她的承诺。她搬来一个小马扎,坐在向牧尘身边,拿出一本边角磨损的老黄历。她的手指布满老茧,却极其轻柔地拂过上面的图画和字迹。
“牧尘,来,奶奶给你讲点老黄历。”她翻开一页,指着“立春”两个字,“你看,这是立春,就是说春天要来了,地底下的虫子都睡醒了。”
又翻到“大雪”,“等到这个节气,天上就会下鹅毛大雪,到时候啊,整个世界都白茫茫的……”
向牧尘依偎在奶奶温暖的怀里,听得入了神。
而向牧晨起初还好奇地凑过来,但听了不到十分钟,就觉得枯燥无味,开始摆弄自己的玩具小汽车,在地板上推得“呜呜”响。
向奶奶看着性格迥异的两个孙子,无奈又了然地笑了笑,继续用她那带着岁月痕迹的嗓音,为大孙子描绘着天地轮转的奥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