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沈清澜刚结束一台急诊手术,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办公室。桌上除了堆积如山的病历和待审阅的论文,还多了一个与医院环境格格不入的物件——一个极为考究的哑光黑色信封,材质硬挺,触手微凉,封口处压印着那个她已经不陌生的、线条凌厉的银色“L”徽标。
没有寄件人信息,也没有通过医院公文系统流转的痕迹,它就那样突兀而安静地躺在她的办公桌上,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沈清澜微微蹙眉,脱下白大褂挂好,洗净手,才拿起那个信封。指尖触碰到徽标的凹凸感,她几乎能立刻断定,这来自陆寒霆。
拆开封口,里面是一张同样质感的黑色卡片,内里是印刷精美的银色字体,内容简洁至极:
京都慈善之夜晚宴
时间:本周五晚七点
地点:王府半岛酒店宴会厅
敬请莅临
落款处,依旧是那个手写体、力道遒劲的签名——陆寒霆。
没有询问,没有客套的措辞,甚至没有说明缘由。这不像是一封邀请函,更像是一则通知,带着陆寒霆一贯的、不容置疑的风格。
沈清澜拿着卡片,走到窗边。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城市的霓虹映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眼神复杂。
她很清楚这类“京都慈善之夜”的性质。名义上是慈善募捐,实则是京圈顶级名利场的缩影,是权贵、名流、资本巨鳄交汇的舞台,充斥着无形的等级、精密的算计和浮华的应酬。这与她习惯的、由论文、手术和消毒水构成的世界,相距甚远。
陆寒霆为什么要邀请她?
是因为祖父的病情趋于稳定,以此表达感谢?还是因为前几日那场关于“银发经济”的探讨,让他觉得她有了“利用”的价值?抑或,这只是他一时兴起的试探,想看看她这个“局外人”在那种场合下的反应?
无数个念头在她脑海中闪过。她不喜欢这种场合,更不喜欢这种被强行纳入他人轨道的感觉。她习惯于掌控自己的节奏和边界。
几乎是一种本能,她想要拒绝。
她走到座机旁,准备拨通那个虽然从未拨打过、却因几次联系而记下的陆寒霆助理的电话。手指悬在按键上方,却迟迟没有落下。
拒绝,很简单。一句“工作繁忙,不便参加”足以。
但她忽然想起了那份被陆寒霆留下的计划书,想起了他当时深邃难辨的眼神,也想起了自己那个需要庞大资源和生态支撑的养老梦想。
这个晚宴,或许是一个窗口。一个可以更直观地窥见那个掌控着庞大资本的世界的窗口,一个或许能接触到潜在合作者的机会,哪怕可能性微乎其微。
风险与机遇,像天平的两端在她心中摇摆。
参加,意味着她要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面对未知的审视和可能的不适,甚至可能被贴上不必要的标签。
不参加,则可能关闭了一扇刚刚开启了一条缝隙的门,也显得她过于怯懦,不敢面对自己理念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世界。
她重新拿起那张黑色的卡片,冰凉的触感让她纷乱的思绪渐渐沉淀下来。
她沈清澜,从来不是畏缩不前的人。手术台上面对未知风险时,她尚且能够冷静决断,难道会被一个社交场合难倒吗?
这不仅仅是一场晚宴,或许,也是她对自己理念的一次检验,一次走出舒适区的尝试。
她深吸一口气,将邀请函重新装回信封,放进了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最内侧的夹层。
她没有回复,没有打电话。她知道,陆寒霆那样的人,既然送出了邀请,自然会知道她的决定。而她,会用行动做出选择。
周五晚上。
她会去。
不是为了陆寒霆,不是为了攀附权贵,而是为了她自己所坚信的那个未来,去亲眼看看那个可能提供“土壤”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
窗外,夜色渐浓。沈清澜的眼神重新变得清明而坚定。她坐回电脑前,开始书写今天的手术记录,仿佛那封搅动了她心绪的邀请函从未出现过。
只是,在她平静的外表下,一种迎接挑战的微光,已在眼底悄然点燃。
喜欢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