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屿出差后的第三天,苏晚晴的便利店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清晨开店不久,一辆标着“市场监管”字样的公务车停在店外,三名工作人员表情严肃地走进店内。为首的是一名中年女子,出示证件后直截了当地说:“苏小姐,我们接到多起投诉,称你店销售的产品涉嫌虚假宣传和违规添加药物成分。这是检查令,请配合我们的调查。”
苏晚晴心里一沉,但表面保持镇定:“当然配合。我的所有产品都有合法来源和检测报告。”
工作人员开始仔细检查货架上的商品,特别是那些标注着“安神”“助眠”“提神”等字样的自制产品。苏晚晴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各项检测报告和许可证复印件,但工作人员仍然一丝不苟地取样、记录。
“这些标注‘特殊效果’的产品,有相关的功效认证吗?”中年女子问道。
苏晚晴解释:“这些都是食品,不是药品,标注的是食用后的普遍反馈,并非医疗宣称。”
然而工作人员并不买账,继续仔细检查。最让苏晚晴担心的是,他们特别关注那些使用空间作物制作的产品,甚至要求查看原料来源。
就在这紧张时刻,店门被推开,周奶奶和李小哲的母亲等一群老顾客走了进来。看到店内的情形,周奶奶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
“各位领导,我是这里的常客,”周奶奶走上前,语气坚定,“晚晴店里的产品都是好东西!我的失眠症就是喝她的茶治好的,这能有假吗?”
李小哲的母亲也附和:“是啊,我儿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吃了这里的向日葵籽糖后改善了很多。我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其他顾客也纷纷发声支持,店内一时喧闹起来。工作人员显然没料到这种情况,中年女子皱眉道:“请大家保持秩序,我们只是依法检查。”
就在这时,又一位意想不到的援手出现了——唐教授拄着拐杖走进店内,神情严肃:“我是师范大学退休教授唐文渊。关于这些产品的效果,我可以提供学术层面的证明。”
他拿出一份文件:“我已经对苏小姐的产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中一些植物成分确实具有特殊的安抚和调节作用。这并非药物效果,而是食材本身特性的自然体现。”
工作人员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中年女子态度稍微缓和:“唐教授,我们尊重您的学术地位,但程序还是要走的。”
检查持续了近两小时,最终工作人员带走了部分样品和相关文件,表示需要进一步检测后才能做出结论。临走前,中年女子对苏晚晴说:“在检测结果出来前,请暂停销售这些涉嫌违规的产品。”
店门关上后,苏晚晴无力地靠在柜台旁。周奶奶立即上前安慰:“晚晴别担心,我们都支持你!要是他们敢乱来,我们这些老顾客一起去投诉!”
唐教授也留下来说:“我已经联系了几位在食品科学领域的老同事,他们会帮忙提供专业支持。”
顾客们纷纷表达支持后才陆续离开。苏晚晴感动之余,内心却充满焦虑——如果产品被判定违规,不仅生意受影响,更可能暴露空间的秘密。
她进入空间,发现由于这场危机,空间能量又开始波动,作物生长速度明显放缓。
“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她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手机响起。看到是迟屿的来电,苏晚晴犹豫了一下才接通。
“店里出事了?”迟屿直截了当地问,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苏晚晴惊讶:“您怎么知道...”
“我有我的消息来源。”迟屿语气严肃,“具体情况如何?”
苏晚晴简要说明了情况,迟屿沉默片刻后说:“先暂停相关产品销售,但不要慌。我明天提前回来处理这件事。”
“不用麻烦您了,我可以...”
“苏晚晴,”迟屿打断她,语气罕见地强硬,“有时候接受帮助不是软弱,记得吗?这是我欠你的。”
电话挂断后,苏晚晴心情复杂。一方面感激迟屿的援手,另一方面又不愿过度依赖他。
当晚,她辗转难眠,索性起身研究解决方案。通过情感地图,她发现那些投诉竟然都来自同一个IP地址——很明显是有人恶意举报。
“难道是刘大成?”她皱眉思索,“但他已经受到法律制裁了...”
第二天清晨,苏晚晴刚开店门,就发现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等在门外。对方递上名片:“苏小姐您好,我是迟总的法务顾问张律师。迟总委托我全权处理您店铺的相关事宜。”
更让苏晚晴惊讶的是,半小时后,那位市场监管的中年女子去而复返,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苏小姐,我们重新审核了您的材料,加上多位顾客提供的证明和唐教授的学术支持,初步认定您的产品不存在违规问题。”
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建议您将来在产品标注上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的表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