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阳光透过心田便利店的大玻璃窗,洒在苏晚晴正在整理的文件上。距离父母的健康危机已经过去两周,苏建国和李素琴都已出院回家休养,虽然父亲仍然偶尔会陷入沉默,但整体状态明显好转了许多。
“系统提示:全球网络能量稳定度98.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苏晚晴微笑着查看控制台上的数据。经过能量失衡危机的洗礼,心田网络不仅恢复了稳定,反而因祸得福——动态平衡系统的建立使能量流动更加高效,宿主间的连接也更加紧密。
店门上的风铃清脆作响,迟屿带着一身寒意走进来,手中提着两个印着知名餐厅标志的纸袋。
“伯父伯母今天怎么样?”他自然地问道,将纸袋放在柜台上,“这是给他们的滋补汤品,厨师特意根据术后恢复的需要调配的。”
苏晚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们好多了,妈妈已经能下厨做简单的饭菜,爸爸昨天甚至念叨着想回店里看看。”她感激地看着迟屿,“谢谢你一直这么关心他们。”
迟屿微微一笑:“应该的。而且今天我带来的是好消息,或许能让你父亲更开心。”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上季度财报最终版出来了。扣除所有成本和税收后,净利润比我们预期的还要高15%。心田模式不仅被市场接受,而且正在爆发式增长。”
苏晚晴翻阅着报表,眼中闪过惊喜:“这个数字...太惊人了。但我们之前讨论过,扩张不能太快,心田能量的培育需要时间...”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部分。”迟屿又取出一份计划书,“我建议不开设传统意义上的分店,而是建立‘心田节点’——规模更小,专注于特定产品或服务,与当地社区深度融合的小型空间。”
苏晚晴被这个想法吸引:“比如?”
“比如在大学城附近开设以‘学习专注’为主题的节点,主打增强注意力的产品和学习氛围;在商务区开设‘减压空间’,提供缓解工作压力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可以在医院附近开设‘康复花园’,专门服务患者和家属...”
迟屿边说边调出平板电脑上的设计图,每个节点都根据其主题有独特的设计,但都保留了心田空间的核心元素。
苏晚晴的眼睛亮了起来:“这样不仅能控制扩张速度,保证每个节点的质量,还能让心田能量以更自然的方式融入不同社区。”她沉思片刻,“而且我们可以培训当地宿主,让他们真正成为社区的一部分,而不是外来者。”
“正是如此。”迟屿赞赏地点头,“我已经初步筛选了几个潜在地点,都在这个城市的不同区域,方便我们亲自监督和管理。”
就在这时,店门再次被推开,薄司寒走了进来。他今天穿着一身深灰色大衣,衬得身形更加修长,手中拿着一份文件夹。
“听说你们在讨论分店计划?”薄司寒直接切入主题,将文件夹放在柜台上,“我建议你们考虑与薄氏集团旗下的商业综合体合作。我们可以提供最优越的位置和条件,心田则为我们带来人流和品牌价值。”
苏晚晴和迟屿交换了一个眼神。薄司寒的提议很有诱惑力,但也让人警惕——与薄氏这样的大集团合作,是否会让心田失去独立性?
“感谢提议,我们会认真考虑。”苏晚晴谨慎地回答,“但目前我们计划先从小型节点开始,测试不同社区的接受度。”
薄司寒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个回答:“明智的选择。那么至少允许我提供薄氏的市场调研数据,帮助你们更好地选择地点和定位。”他微微前倾,“毕竟,我对这个城市的商业格局了如指掌。”
这次苏晚晴没有拒绝。薄司寒的数据确实宝贵,详细分析了各个人流密集区的消费者习惯、消费能力和需求缺口。
三人讨论正酣时,心田系统突然发出提示:“检测到未知能量信号,与网络产生微弱共鸣。”
苏晚晴立即调出控制台:“信号来源?”
“无法精确定位,大致在城西区域。”系统显示出一张城市地图,一个模糊的光点在某处闪烁,“能量特征与心田能量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迟屿皱眉:“会不会是另一个类似心田的空间?”
薄司寒却突然表情微变,虽然很快恢复常态,但没逃过苏晚晴的眼睛:“城西那边主要是老住宅区和一些小型工厂,没什么特别。”
苏晚晴记下了这个反应,决定稍后调查:“系统,持续监测该信号,有任何变化立即通知我。”
话题回到分店计划上,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首先试点三个节点:大学城节点、商务区节点和创意园区节点。每个节点将有不同主题和主打产品,但都共享心田核心技术和价值观。
“我为每个节点设计了初步的方案。”迟屿分享了他的计划书,“大学城主打‘专注’系列,包括增强注意力的饮品和小食;商务区侧重‘减压’产品和服务;创意园区则可以侧重‘灵感激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