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茶会已经开始了。”迟屿走进来,自然地坐在苏晚晴身边,“不介意多一个人吧,薄先生?”
薄司寒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当然。正好我们可以谈谈心田城西节点的事。”
话题突然转变,苏晚晴有些措手不及:“城西节点?”
“那个旧仓库所在的土地,实际上属于薄氏集团。”薄司寒从容地倒茶,“我可以以象征性价格租给你们,甚至资助改造工程。只有一个条件——节点需要包含一个小型的‘心田技术历史展览’。”
这个条件出乎意料。苏晚晴与迟屿交换了一个眼神:“为什么要有历史展览?”
“因为心田技术的历史比你以为的更加悠久。”薄司寒放下茶壶,“林氏实验室早期就进行过类似研究,薄氏收购后继续了一些探索。公开这段历史,对心田的合法性有好处。”
迟屿开口问道:“这个展览会包括2003年事故的相关内容吗?”
薄司寒目光深邃:“只会包括适当的内容。有些往事最好让它随时间淡去,对所有人都好。”
谈话结束后,苏晚晴和迟屿并肩走在回店的路上。
“你觉得薄司寒的话有几分可信?”苏晚晴问道。
迟屿沉吟片刻:“部分应该是真的。我查过了,林国栋确实上个月去世了。但薄司寒显然隐瞒了关键信息,比如薄氏在整件事中的角色,以及那笔汇款的真实来源。”
苏晚晴点头:“我也这么觉得。不过他关于城西节点的提议值得考虑,尤其是如果我们能借此机会调查那个仓库的秘密。”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晴将重心放在心田扩张计划上。大学城节点的选址首先确定——位于大学路的一处小店面,原是一家书店,因老板退休而转让。
签约过程异常顺利,直到第二天苏晚晴接到房主的违约电话。
“非常抱歉,苏小姐,有人出双倍价格买下了整个物业。”老房主的声音充满愧疚,“违约金我会照付,但实在是...”
苏晚晴感到不对劲:“买家是谁?”
“一家新注册的公司,叫‘新绿资本’。”房主回答,“他们说计划开一家高端咖啡连锁。”
迟屿调查后发现,“新绿资本”注册信息很少,但资金来源与几家大型饮料集团有关联。显然,心田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行动。
更令人头疼的是,商务区节点的选址也遇到了麻烦。原本谈妥的场地突然被通知“已被预订”,创意园区的理想位置则被告知“只租给成熟品牌”。
“他们正在系统地阻止我们获得好的位置。”迟屿总结道,表情严肃,“除非我们接受薄氏的提议,直接进入他们的商业体。”
苏晚晴拒绝妥协:“那就寻找非传统地点。心田的本质不是豪华地段,而是真诚的连接。”
她决定亲自走访城市的不同区域,寻找被忽视但具有潜力的地点。在一整天的奔波后,她意外发现了一个理想位置——一座老社区公园旁的空置花房。
玻璃结构的花房虽然老旧但保存完好,四周绿树成荫,附近既有住宅区也有小型文创园区。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种宁静温暖的氛围,与心田的能量完美共振。
“这里是市政财产,理论上不对外出租。”公园管理人员告诉她,“但如果你有社区服务项目,或许可以申请特批。”
苏晚晴立即有了主意:她可以创建一个结合心田节点和社区花园的项目,为居民提供园艺疗法和休闲空间。这个想法得到了附近居民的热烈响应,甚至有人主动签名支持。
然而,就在申请即将提交时,苏晚晴接到一个陌生来电。
“放弃花房项目,苏小姐。”变声处理的声音听起来机械而冰冷,“有些地方不该碰,有些人不该查。记住你父亲的教训。”
电话戛然而止。苏晚晴感到一阵寒意,但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愤怒。对方不仅威胁她,还再次利用父亲来施压。
她立即联系迟屿,同时检查心田系统的安全状态。令人不安的是,系统显示最近有多次试图入侵的痕迹,虽然都被防火墙阻挡,但攻击手法相当专业。
“这不是普通商业竞争了。”迟屿严肃地说,“对方知道你父亲的事,还能试图入侵心田系统。我们必须假设他们了解心田技术的某些特性。”
苏晚晴沉思片刻,做出了决定:“我们不仅要继续花房项目,还要加速城西节点的计划。如果他们想阻止我们,说明我们正接近重要的东西。”
她召集团队重新规划策略,决定同时推进三个节点,但采取不同策略:大学城节点改为流动服务车模式,绕过场地限制;商务区节点与一家本土咖啡馆合作,共享空间;而花房项目则大张旗鼓地进行社区动员,让对方难以暗中阻挠。
最让人意外的是,薄司寒在这时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帮助:他通过关系促成了花房项目的快速审批,并且没有附加条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