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节点的成功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面,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城市。第三天开业,媒体记者比顾客更早聚集在店外,长枪短炮对准了这座已经成为话题中心的建筑。
“苏小姐,请问您对‘心田现象’有何评论?”
“传说您使用了催眠技术,这是真的吗?”
“有专家质疑心田能量可能产生依赖性,您如何回应?”
面对连珠炮似的提问,苏晚晴保持微笑,内心却警铃大作。这些问题的尖锐程度远超普通商业报道,明显带有预设立场。
店内,陈明监控着实时数据,眉头紧锁:“检测到有组织的负面能量攻击,通过社交媒体扩散。关键词‘心田洗脑’、‘能量成瘾’的搜索量在半小时内暴涨500%。”
林小满的植物也出现异常反应:“它们说有很多‘刺耳的声音’在空间外聚集,能量变得尖锐而不友善。”
秦女士感知到的更直接:“嫉妒和恐惧的能量像乌云一样压过来。有人正在刻意煽动负面情绪。”
果然,开门后,除了真诚的顾客,还混入了几位明显别有用心的人。一位自称“消费者权益保护者”的中年男子在各个区域挑剔地拍摄,不断追问技术细节;一位年轻女性假装普通顾客,却偷偷录制与其他顾客的对话,试图诱导负面评论。
赵明凭借社交直觉,迅速识别出这些人的异常,暗中提醒团队注意。
周阿姨则用她特有的方式化解潜在冲突:当那位“权益保护者”试图与一位老年顾客争论时,她适时出现,以一杯特调茶和温和对话转移了焦点。
然而,外部的攻击只是冰山一角。中午时分,真正的打击接踵而至。
首先到来的是商务部门的检查人员,称接到举报心田“超范围经营”,质疑能量咨询服务是否涉及医疗行为。
“我们明确标示能量平衡不替代医疗诊断。”苏晚晴出示相关文件,“所有服务都是放松和休闲性质。”
检查人员仔细审查后勉强认可,但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树大招风,苏小姐。这么大的创新,难免触动某些利益。”
检查人员前脚刚走,税务部门后脚就到,要求核查近期的所有账目。与此同时,网络上的攻击升级为有组织的刷评,心田在各平台的评分被恶意拉低。
“这是有预谋的联合打压。”迟屿通过电话告知苏晚晴,“我查到几家健康饮品连锁品牌昨天举行了秘密会议。你的成功威胁到了他们的商业模式。”
更令人不安的是,薄司寒发来紧急警告:“我叔叔正在联合各方力量,准备对心田发起全面打压。他无法接受薄氏错失心田技术的事实。”
面对多方压力,苏晚晴反而冷静下来。她召集团队紧急会议,制定了多管齐下的应对策略。
陈明负责技术防线,加强网络安全,同时收集证据反击不实指控:“我已经追踪到刷评的主要IP段,可以证明是有组织的水军行为。”
林小满和秦女士合作强化空间能量防护:“我们可以调整能量场,让负面意图在进入时自然消解。”
赵明负责顾客沟通,真诚回应质疑,同时鼓励满意顾客分享真实体验。
周阿姨则确保日常运营不受影响,维持空间的高质量体验。
苏晚晴亲自应对官方质询,透明公开所有相关信息,并邀请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
然而,最恶毒的攻击在傍晚时分爆发。一篇题为《心田真相:催眠术与心理控制的商业包装》的长文在多个平台同步发布,作者署名为“知情人士”,内容捏造了所谓“前员工”的爆料,声称心田使用潜意识暗示技术控制顾客心理。
文章迅速发酵,尽管内容荒谬,但包装得似模似样,引用了大量似是而非的心理学术语。
“这是纯粹的诽谤!”迟屿愤怒道,“我已经联系律师准备起诉。”
苏晚晴却注意到更可怕的一点: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只有内部人员才知道的技术细节,虽然被扭曲解释,但确实基于真实信息。
“我们有内鬼?”这个想法让她不寒而栗。
团队面面相觑,彼此眼中都有震惊和困惑。这些日子以来,他们已经像家人一样信任彼此。
“不一定是内鬼。”陈明冷静分析,“可能是通过技术手段窃取了部分数据。我检查系统日志,发现上周有数次异常访问记录,来源伪装得很好,但技术特征与薄氏集团的安全系统相似。”
薄氏?苏晚晴想起薄司寒的警告,以及他叔叔薄正宏的威胁。
就在这时,薄司寒意外现身,面色凝重:“我叔叔拿到了部分心田技术资料,虽然不完整,但足以制造混乱。我很抱歉,这是我家族内部的斗争牵连了你们。”
他提供了一份关键证据:薄正宏与几家竞争对手的通信记录,明确显示了联合打压心田的计划。
“为什么帮我?”苏晚晴直接问道。
薄司寒的眼神复杂:“因为我认同心田的价值,也因为我父亲的遗愿。但更重要的是...”他停顿片刻,“我不愿意成为我叔叔那样的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