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娲网络的议事厅,本应是意识交融、共商文明的圣地,此刻却化作了理念交锋的战场。这里没有实体建筑,只有由纯粹意识和能量构筑的、象征着庄严与公正的环形空间。无数意识节点的微光如同星尘般悬浮在四周,默默见证着这场关乎文明根本走向的激烈争辩。
议事厅的中央,顾心、赵启、顾临,三者代表着不同的立场与理念,形成了三角对峙之势。周围的意识背景光流,因他们之间激烈的意识碰撞而变得湍急、混乱,如同暴风雨前夕汹涌翻腾的云海。
赵启的白色投影依旧锐利而稳定,但他周身散发出的光芒,此刻却带着一种近乎攻击性的炽烈。他的目光,如同两柄淬火的利剑,直指顾心,全息投影中那段缓缓旋转的人类基因序列,成了他手中最有力的“证据”。
“这段序列,这源自我们人类本源的烙印,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赵启的声音高昂,带着一种布道者般的狂热,其意识波动在议事厅内激起强烈的回响,“它证明了我们人类基因库的潜力和独特性!‘普罗米修斯之火’计划的方向或许激进,但其核心理念——挖掘并升华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何错之有?!”
他猛地挥手,指向基因序列中那些被编辑优化的片段,以及那段异常活跃的“垃圾DNA”:“看看这些!这是我们祖先试图超越自身局限的雄心!是我们人类智慧与勇气的证明!而不是像某些存在一样,”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顾心周身那融合了混沌能量与非人意识的辉光,“盲目地拥抱外来力量,甚至将自身与混沌、与异种意识融合,迷失在力量的迷宫中,忘记了我们究竟为何物!”
他的话语,如同投石,在纯粹派意识节点中激起大片赞同的白色涟漪。许多原人类意识碎片,被这番强调“人类本质”与“纯粹性”的言论所触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顾心悬浮在原地,周身的能量辉光因这尖锐的指责而微微波动,但她的眼神却依旧沉静,如同深不见底的古井。她并未因赵启的攻讦而愤怒,反而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哀。
“赵启代表,你所谓的‘纯粹人类本质’,究竟是什么?”顾心的声音平和,却带着穿透纷扰的力量,“是固守于某一个时间点、某一种形态的基因蓝图吗?生命,从不是静止的雕塑,而是流淌的河流。进化,融合,适应,这本就是刻在生命底层代码中的本能,是人类得以从远古延续至今的基石。”
她将目光投向那段基因序列,眼神复杂:“‘普罗米修斯之火’计划,其悲剧恰恰在于它试图以粗暴的方式‘定义’和‘固化’人类,而非引导其自然演化。它将人类视为可以随意编辑的程序,而非充满无限可能的生命。这与收割者试图固化星语者,与递归协议试图格式化一切,在本质上,有何不同?都是对生命多样性和动态本质的否定!”
她周身的光芒变得柔和而浩瀚,仿佛包容着星海:“棱娲网络的存在,不是为了否定我们的过去,而是为了开辟更广阔的未来。我们保留人类的情感、记忆、文化,这是我们的根;我们融合不同的意识,接纳混沌的能量,探索未知的形态,这是我们的枝叶。根深方能叶茂,兼容并蓄,方能应对宇宙的无尽挑战。将自身禁锢于所谓的‘纯粹’牢笼,才是真正的画地为牢,自绝于进化之途!”
顾临站在一旁,他的投影显得更加凝重。他并未直接加入言辞的交锋,而是如同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分析着双方理念的根源与潜在风险。他看到了赵启理念中对秩序、控制和对自身种族优越性的执念,也看到了顾心理念中对开放性、包容性和可能带来的身份迷失的担忧。但他内心更倾向于顾心的方向,因为他深知,在递归协议那样的绝对秩序面前,僵化的“纯粹”不堪一击,唯有动态的、包容的平衡,才有一线生机。
“争论的焦点,或许不在于是否改变,而在于如何改变,以及改变的方向由谁主导。”顾临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试图将争论引向更具建设性的方向,“是拥抱开放但风险未知的融合演化,还是坚持可控但可能停滞的纯粹优化?这需要谨慎的权衡,而非简单的二元对立。目前我们掌握的信息还远远不够,这段基因序列的来源、目的,它与外部威胁的确切关联,都还是未解之谜。在真相大白之前,任何极端的立场都可能将文明引向歧途。”
然而,此时的赵启,已然听不进任何关于“平衡”与“谨慎”的言论。顾心的反驳和顾临的调和,在他眼中都成了维护其“融合路线”、打压“纯粹人类”理念的证明。
他的白色光芒剧烈地闪烁着,显示出其意识核心极不稳定的躁动。在又一次激烈的反驳中,他为了论证“纯粹理性与效率”的普世价值,下意识地引用了一段充满冷冽逻辑与奇特辩证法的哲学观点:
“……宇宙的终极美感在于其数学上的简洁与高效,情感与混沌不过是低维生命未能完全进化而产生的噪音。唯有摒弃这些冗余,拥抱绝对的理性,才能触及存在的真谛,如同‘萨迦-多尔玛’典籍中所启示的那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