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首映礼当天,暮色刚漫过影城的玻璃幕墙,外面就已挤满了人。
南昭刚从车里下来,一片亮黄色的灯牌便瞬间将她围住——
灯牌上“南昭 陈桂兰值得”的字样,在暮色里格外耀眼,那是她的粉丝“昭星”们特意定制的颜色,说“像极了青川乡的油菜花,是陈桂兰心里的光”。
“南昭!我们来支持你和陈桂兰了!”
前排几个举着灯牌的粉丝,声音里满是藏不住的激动,甚至带着点哽咽。
南昭停下脚步,对着人群深深鞠了一躬,裙摆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语气里满是真诚:
“谢谢你们特意过来,也谢谢你们愿意走进陈桂兰的故事。”
她认得这些熟悉的面孔——之前她被黑料缠身时,是他们在评论区一条条反驳谣言,说“我们相信南昭的为人”;
她在《片场零距离》直播弹钢琴时,是他们刷屏“姐姐好棒”,把“南昭 敬业”的话题顶到热搜;
甚至有几个粉丝特意去了青川乡,拍了满屏的绿色田野发给她,说“现在不是花期,但我们替你和陈桂兰,看了看她的家乡”。这些细碎的温暖,她一直记在心里。
“昭昭,这是我们给你和陈桂兰准备的礼物!”
一个穿着蓝白校服的小姑娘,挤到前排递过来一个浅棕色笔记本。
南昭接过来翻开,里面贴满了粉丝手绘的陈桂兰小像——有她坐在缝纫机前的样子,有她护着女工时的样子,还有她站在油菜花田里笑的样子。
每一页都写着密密麻麻的留言:“陈桂兰教我遇到欺负要勇敢反抗,我终于敢拒绝校园霸凌了”
“谢谢南昭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坚持也能闪闪发光”
“以后我也要像陈桂兰一样,做个温柔又有力量的人”。
南昭的指尖轻轻拂过那些带着温度的字迹,眼眶不自觉泛红,声音也软了几分:
“谢谢你们,这份礼物我会好好珍藏,它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走进影城大厅,暖黄的灯光里,一个小小的身影突然朝她跑过来。
是林语芯,小姑娘穿着一条白色连衣裙,怀里抱着一把木吉他,辫子上还系着浅黄丝带。
“南姐姐!”
她跑到南昭面前,仰着小脸兴奋地说,
“我今天是来给你唱《小巷深处》的插曲!张老师帮我重新编了吉他版,比之前更温柔,特别适合送给陈桂兰!”
“真的吗?那我可要好好听听。”
南昭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目光落在吉他上——琴身侧面贴着一个小小的卡通贴纸,画着扎着马尾、穿着工装的女孩,下面写着“桂兰”两个字。
“这个贴纸很可爱,是你自己贴的吗?”
“对呀!我特意让妈妈帮我打印的!”
林语芯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
“我觉得陈桂兰姐姐就像小太阳,虽然看起来很平凡,却总能温暖身边的人。我想把这首歌送给她,也送给南姐姐——谢谢你把陈桂兰演得这么好,让我知道勇敢是什么样子的。”
南昭看着小姑娘眼里的光,心里像被温水漫过。
她忽然明白,《小巷深处》从来不止是一部电影,它像一座桥,连接起了陈桂兰的故事、她的努力,还有这么多人的温暖——
而这份温暖,会比电影本身,更长久地留在心里。
——
首映礼的灯光渐暗,巨大的银幕上,《小巷深处》的画面缓缓亮起。
当陈桂兰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裙,背着旧布包站在村口,望着远去的班车红了眼眶时,影厅里瞬间静了下来,连呼吸声都变得轻微;
当镜头切到工厂,她被同事围堵冤枉,手紧紧攥着口袋里的降压药,眼泪无声滑落时,后排传来细碎的抽气声,有人悄悄掏出纸巾抹泪;
当她站在女工们身前,举着工资清单对抗王主管,眼里满是从未有过的坚定时,影厅里响起小声的欢呼,像是在为这个小人物的觉醒喝彩。
电影结尾,陈桂兰带着村民坐在电脑前,看着网店订单不断跳出,阳光穿过窗棂洒在他们脸上;
镜头拉远,金灿灿的“油菜花田”漫过山坡,屏幕上缓缓浮现一行字——
“献给每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这一刻,全场掌声雷动,不少观众站起身,手掌拍得发红,掌声久久没有停歇,像是要把所有的感动,都融进这热烈的声响里。
映后交流环节,聚光灯落在南昭身上。有记者提问:
“演完陈桂兰这个角色,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南昭抬眸看向台下,粉丝们举着“陈桂兰值得”的灯牌,林语芯坐在第一排,眼里满是期待。
她深吸一口气,认真回答:
“陈桂兰让我明白,‘勇敢’从不是天生的,是在一次次委屈、一次次隐忍后,依然选择站出来的决心;‘善良’也不是懦弱,是哪怕被伤害过,依然愿意相信生活里的光。
而更让我开心的是,我看到很多观众因为陈桂兰受到鼓舞——有人说学会了拒绝不公,有人说想起了努力生活的自己,这份共鸣,比任何奖项都珍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