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昭带着队员们冒着严寒与风险从玉龙脊采回的雪顶菇,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辎重营一个通风、阴凉、干净的角落里。这些通体雪白、肥嫩饱满的菌子,仿佛自带一股雪山之巅的清冷灵气,即使静静地躺在竹筐里,那独特的、混合了松木清香与大地醇厚的香气,也依旧幽幽地散发出来,引得路过的小兵都忍不住多吸几口鼻子,好奇地张望。
面对如此珍稀的食材,林晚昭不敢有丝毫怠慢。她深知,这些雪顶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绝顶的美味,更在于它们可能带来的、超出食物本身的巨大效益。她必须拿出看家本领,将这些菌子的鲜美发挥到极致,做出一道足以让任何人都无法忘怀、甚至能作为“北疆祥瑞”象征的菜肴。
她没有选择复杂的花哨做法,越是顶级的食材,越需要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呈现其本真之味。她决定做一道雪顶芙蓉羹。
首先,是处理雪顶菇。她亲自上手,用柔软的新棉布,蘸着干净的雪水,极其轻柔地擦去菌子表面可能沾染的细微尘土,动作小心得如同对待易碎的珍宝,生怕破坏了那娇嫩的伞盖和茎秆。然后,将一部分品相稍次的雪顶菇切成薄片,备用。另一些品相最为完美、肥厚均匀的,则保持完整,用于最后点缀。
接着,是准备配汤。她取用了冰湖中最新鲜肥美的鲑鱼头和多肉的鱼骨,加入姜片、沙葱,熬制了一锅奶白色、毫无腥气、只有纯粹鲜美的鱼汤。熬好后,仔细过滤,确保汤色清澈,口感醇厚。
然后,是制作“芙蓉”。她取来少量珍贵的鸡蛋,只取蛋清,加入一点点盐和过滤后的清鸡汤,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极其耐心地、反复搅打,直到蛋清被打发成细腻、洁白、如同云朵般蓬松的泡沫状。这个过程极其考验手腕的力道和耐心,林晚昭做得额头冒汗,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准备工作就绪,她开始正式烹制。将过滤好的鱼汤重新倒入洗净的锅中,烧至微沸而不滚的状态。然后,将打好的蛋清泡沫,用勺子轻轻舀起,如同在汤面上作画一般,一点点地、均匀地铺开,形成一片片洁白无瑕、形似芙蓉花瓣的形态。
趁着蛋清将凝未凝之际,她迅速将切好的雪顶菇薄片均匀地撒入汤中。雪白的菇片在清澈的汤水和洁白的“芙蓉”之间沉浮,如同雪山之巅飘落的精灵。
最后,将完整的、品相最好的那几朵雪顶菇,在另一口小锅中用极少的油和盐快速煸炒一下,逼出更深层次的香气,然后点缀在即将成型的羹汤中央。
盖上锅盖,用最小的火,微微焖上片刻,让雪顶菇的鲜香与鱼汤的醇厚、蛋清的滑嫩完美融合。
当林晚昭再次揭开锅盖时,一股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极其清雅却又霸道无比的鲜香,如同被压抑了许久的火山,轰然爆发出来!那香气,仿佛凝聚了雪山之灵气、松林之幽韵、湖水之清冽,带着一种空灵而纯粹的穿透力,瞬间席卷了整个小厨房,甚至穿透了墙壁,向外弥漫开来!
“我的天……这又是什么味儿?”一个正准备去吃饭的士兵,脚步瞬间钉在原地,使劲吸着鼻子,脸上露出了极度陶醉和茫然的神色,“这味儿……怎么跟之前的烤肉、炖肉都不一样?香得……香得让人心里发慌!”
“好像……是从林姑娘那边飘过来的……这味道,闻着就感觉……很贵!”另一个士兵喃喃道。
“比上次那雪顶菇本身的香味还要勾人!林姑娘到底又做了什么神仙吃食?”
这前所未有的香气,甚至惊动了中军大帐里的顾昭之。他正在批阅文书,闻到这股异香,笔尖微微一顿,抬眸望向辎重营的方向,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期待。
林晚昭将这一小锅倾注了她无数心血的雪顶芙蓉羹,分盛入几个特制的、洁白细腻的白瓷盅里。只见汤色清澈见底,几乎能映出人影,唯有那如同真正芙蓉花般绽放的蛋清,和其中若隐若现的雪白菇片,以及盅心那几朵完整、肥嫩、如同玉雕般的雪顶菇,构成了一幅极简却极富意境的画面。清雅的香气如同实质,从盅内袅袅升起,萦绕不散。
她亲自端着托盘,将其中一盅送到了顾昭之面前,另外几盅则请墨砚送给了张队正、老王头等几位在采菇和日常工作中给予她大力支持的人。
顾昭之看着面前这盅艺术品般的羹汤,没有立刻动勺。那清冽而霸道的香气,已经让他意识到此物的不凡。他拿起白瓷勺,轻轻舀起一勺,汤羹滑过勺边,几乎不留痕迹。他将这勺包含了汤、“芙蓉”和一片雪顶菇的羹送入口中。
下一刻,顾昭之的动作微微一顿。
极致的鲜!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清澈到极致的鲜味,如同初春融化的雪水,带着丝丝凉意,却又无比醇厚地冲击着他的味蕾!那雪顶菇的口感,嫩滑中带着一丝脆韧,咀嚼之间,仿佛能感受到雪山松林的气息在口中绽放。蛋清形成的“芙蓉”入口即化,细腻无比,完美地承载了汤汁的鲜美。几种味道与口感层次分明,却又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能洗涤灵魂的味觉体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