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墓人”的低语与那承载着一个辉煌文明最终悲愿的真相,如同烙印般深深铭刻在夏栀与所有核心成员的心中。短暂的震撼与悲悯过后,一种更加沉重却也更加清晰的责任感,取代了初来乍到时的茫然与庆幸。他们不仅是幸存者,更是两个文明意志的继承者,是“可能性”的代言人。
希望前哨的建设步伐因此变得更加坚定且目标明确。能源、食物、住所,这些基础的生存需求在光之树近乎无穷的滋养下已不再是问题。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那永恒金色光辉之外的无尽黑暗——他们来自何处,又将归于何方?林澈和方舟主体是生是死?“园丁”与“沉沦者”的威胁是否依旧高悬?归途,成为了压在每个人心头最迫切的疑问。
临时组建的“星海探索部”在墨文和华仲的共同牵头下迅速成立,集中了前曙光城最顶尖的天体物理学家、空间理论学者以及符文能量工程师。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利用现有的一切手段,确定“光之树空间”在宇宙中的确切坐标,绘制出他们所在的星图,并寻找回归“试验场”区域,或者至少是回归已知文明世界的可能路径。
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光之树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规则异常点,它稳定地存在于一片未知的维度夹缝中,外部是连物理常数都可能失效的“虚无之海”。传统的天文观测手段在这里几乎完全失灵。没有熟悉的星座,没有脉冲星规律的信号,没有星系红移可供参考,窗外只有那片吞噬一切的黑暗,以及黑暗尽头偶尔可见的、模湖扭曲的、不知是真实存在还是空间透镜效应产生的怪异光斑。
第一次大规模深空探测尝试,动用了“希望号”上所有完好的大型探测阵列,功率全开,指向了各个可能的方向。结果令人沮丧。探测波束射入外界的黑暗,如同泥牛入海,绝大部分能量被虚无吞噬,极少数返回的信号也充满了无法解析的杂乱噪音和规则畸变,根本无法构成有效的空间坐标信息。
“我们就像被关在一个绝对隔音的完美金库里,外面的一切声音都无法传进来。”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沮丧地总结道。
难道他们要被永远困在这座温暖的“监狱”里吗?
绝望的情绪尚未蔓延,转机再次来自于对光之树本身力量的深度利用。
在一次关于如何利用规则能量进行超远距离通讯的讨论中,一位年轻的符文能量工程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既然光之树的力量能够稳定这片空间,隔绝外界的‘虚无’,那么它的规则力量,是否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探针’,去主动感知外界的空间结构?就像……用水波去探测池塘的边界和内部的障碍物?”
这个想法让墨文和华仲眼前一亮。是的,他们一直在试图用“旧世界”的物理规则去挑战“新世界”的规则环境,这本身就是缘木求鱼。或许,答案就在他们一直赖以生存的这棵巨树本身。
研究重点立刻转向。他们不再试图直接“看”穿黑暗,而是开始研究如何引导光之树那温和而磅礴的规则力量,将其凝聚成一种能够穿透空间隔阂的“规则涟漪”。
这个过程同样困难重重。光之树的力量浩瀚而有序,想要精确引导其一丝一毫,都如同要求一个凡人去精确指挥星辰的运行。他们尝试了数十种符文阵列和能量引导方案,大多都以失败告终,最好的情况也仅仅是让一丝规则波动逸散出去,却无法形成有效的探测与反馈。
关键时刻,夏栀和她手中的符文再次成为了破局的关键。
在又一次失败的能量引导试验后,夏栀站在巨大的、试图模拟光之树规则波动的符文阵列中央,感受着其中散乱不驯的能量流,她深吸一口气,将林澈的混沌雷光符文再次置于引导阵列的核心节点。
当她的精神力与符文连接,并尝试着将“探测外界,寻找归途”的强烈意愿灌注其中时,异变发生了!
符文本已与光之树建立的联系被瞬间激活、放大!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共鸣器,而是仿佛成了一个权限极高的“指令终端”!以符文为中心,一道无形却能被精神清晰感知到的、混合了混沌雷霆破碎特性和光之树有序波动的特殊规则涟漪,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勐地扩散开来!
这道涟漪轻易地穿透了“希望号”的舰体,穿透了光之树空间那稳定的边界,没入了外界的绝对黑暗之中!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全息投影上那代表着规则涟漪扩散的、微弱的能量脉络图。
一秒,两秒……时间在寂静中缓慢流逝。
就在众人以为这次尝试也将无功而返时,那道扩散出去的规则涟漪,仿佛触碰到了什么!
嗡——!
一阵极其微弱、却带着明确“实体感”和“结构感”的反馈波动,沿着原路返回,被符文精准捕获,并转化为了可以被仪器接收和理解的数据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