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学校后,距离考试越来越近,魏然总算收心,安安分分待在校园里。上学期能侥幸不挂科,全靠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唐宁总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说是她监督到位 —— 只不过这 “监督” 到后来,往往跑偏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段时间,核心重心落在饿了么的推广上。曹逸仙忙得脚不沾地,整个人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劲头,再也不是当初刚到贵阳时,只能给赵芳打辅助的模样。
饿了么的推广严格照着魏然的思路推进:先给合作商家免费补贴电脑,费用后续从佣金里逐步抵扣;同时签订详细合同,明确商家的义务与责任,约定若两年后佣金仍不足以覆盖电脑成本,剩余尾款直接免除,大大降低了商家的合作门槛。
为了让饿了么独立运营,赵芳特意注册了新公司,定名 “饿了么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曹逸仙正式牵头负责这块业务。也正因如此,魏然这段时间跑区政府的次数格外频繁,身边跟着个两米高的易静姝,走到哪儿都格外惹眼。
他曾和常务副区长伍穗华吃过一次饭,对于饿了么这类初创科技公司,区里乃至市里都颇为支持。伍穗华席间还几次提及魏然此前承诺的项目,毕竟这类新兴产业在当地十分稀缺,若能在自己任内孵化出一家成气候的互联网企业,无疑是亮眼的政绩。
此外,伍穗华还提到要加快花溪区的房产开发进度,坦言城市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助力。
推广过程中,骑手团队的组建成了关键问题。魏然把目光投向了市里的宅急送公司 —— 据各方消息,这家公司正濒临破产。此前公司尝试转型,偏偏遭遇金融危机,投资方又突然撤资 “背后捅刀”,导致转型彻底失败,如今贵阳分公司的高管人人自危,满是危机感。
魏然原本的想法是直接谈判收购,将宅急送的资源整合进饿了么,作为核心资质的一部分。曹逸仙却提出了更省钱的方案:“我先去接触看看,说不定能把他们的核心高管挖过来,让他们带着资源过来,这样成本能省不少。” 毕竟当时失业率飙升,尤其是大公司的高管,随时面临被裁员的风险,挖人难度并不算大。
另一边,赵芳负责的婧芳园项目已经上报,就等审批通过后启动招标。拆迁环节,魏然特意委托给了专业公司 —— 多花点钱没关系,他不想让赵芳耗费精力在鸡毛蒜皮的纠纷上。而且这家拆迁公司,正是伍穗华上次吃饭时无意间提及的,显然是对方有意搭建的合作桥梁。
魏然看得出来,伍穗华是个极为谨慎的人。上次三人一起吃饭,还是她主动付的钱;不过才见过几面,就愿意牵线利益合作,倒不像是单纯的人情。魏然暗自琢磨:她总不会和陶虹泉一样,对自己有别的心思吧?
转念又否定了 —— 伍穗华事业心极重,绝非会被情欲羁绊的人。或许,她只是看重饿了么的潜力,毕竟对他们而言,见过太多 “今年创立、明年注销” 的空壳公司,难得遇到一个有清晰规划的项目。
此前因资金问题,魏然一直盼着腾讯能主动联系,如今资金压力缓解,倒把这事忘了。他甚至盘算着,若是腾讯迟迟不表态,就去接触盛大、网易等大型游戏公司,给腾讯施加压力,好让自己掌握谈判主动权。
除此之外,他还计划考试后去一趟深圳:一来是和张晓龙约定好洽谈合作,二来是想接触当地一家刚启动 A 轮融资的无人机公司,提前布局新领域。
唐宁这段时间总缠着魏然,嚷嚷着要他帮忙找创业项目,害得赵芳都少了不少与魏然相处的时间。直到临近考试,唐宁才总算静下心复习,曹逸仙和赵芳也才恢复了往日的默契。
魏然趁机从唐宁那儿把乔诺要了过来,让她试着参与男爵科技的管理 —— 等明年升了大二,乔诺的时间会更充裕,正好提前熟悉业务。不过几人还是常去唐宁的小酒吧坐坐,乔诺也习惯了在那儿搭把手。
苏婉的奶茶店倒是真的往市区发展了,第一家分店选在了最热闹的小十字,年租金高达二十多万,眼下正在装修。谢婧知道后打趣她:“赚的钱恐怕都不够付租金吧?” 苏婉却满不在乎地反驳:“反正不用我掏钱,只管安心开店就行。”
相比之下,张其就显得 “佛系” 得多 —— 家里有上亿家产和现成的事业等着她继承,根本懒得折腾创业的事。
张瑶和郭若晨则一直不争不抢,安安静静守在魏然身边。魏然也为她们规划了未来:张瑶对财务很敏感,以后可以当几家公司的 CFO;至于郭若晨,魏然发现她对服装设计很感兴趣,便问她:“要不要试试创立自己的品牌?结合民族风格,做一个中国本土的轻奢品牌,不求赚多少钱,先把名气打出去。”
聊到魏少然要来贵阳读幼儿园的事,魏然还和冉安安商量过:“要不要直接收购一家幼儿园?” 刘语熙现在读的那家贵族幼儿园,估值也就一千来万,收购难度不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